Project1

标题: 关于防空警报。 [打印本页]

作者: 落雪鸦杀    时间: 2015-9-19 09:59
标题: 关于防空警报。
现在我家外面正在响防空警报,毕竟这附近有空军驻军,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是时不时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
各位有没有听过防空警报这种东西呢?

我估计由于是和平年代很少有人听过吧
而且在其他地域的6R众们(比如马来西亚)的防空警报也会有所不同吧。

总之警报什么的好吵。但是也会有关键性作用。
作者: gonglinyuan    时间: 2015-9-19 10:02
以前纪念918、纪念512的时候也会拉警报,后来因为扰民而取消了,我觉得这是政府走向人性化的一个标志吧。不过,让每个人都知道不同防空警报的含义和相应应对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我周围10个人里面最多只有1个人知道最近的防空洞在哪里,简直是被短暂的和平麻痹了头脑……
作者: guaneva    时间: 2015-9-19 10:32
gonglinyuan 发表于 2015-9-19 10:02
以前纪念918、纪念512的时候也会拉警报,后来因为扰民而取消了,我觉得这是政府走向人性化的一个标志吧。不 ...

防空洞是啥?你们那里的标配吗?我们这里别说知不知道在哪里,根本就没有这种设施。。。
作者: gonglinyuan    时间: 2015-9-19 10:35
本帖最后由 gonglinyuan 于 2015-9-19 10:38 编辑
guaneva 发表于 2015-9-19 10:32
防空洞是啥?你们那里的标配吗?我们这里别说知不知道在哪里,根本就没有这种设施。。。 ...


哪里应该都有的吧

你可以网上搜索 地名+防空洞 试试

注意某些地下停车场可能有“人防”等字样,说明这是按照防空洞的标准建的
作者: 天地有正气    时间: 2015-9-19 10:46
昨天刚刚放过。
提起防空警报我就想笑一件事。
我们人防课(初一的时候有)老师让我们听防空警报,然后那个mp3文件就留在了桌面上。
我们学校有触控白板,但是用实物投影仪的时候还是可以触控电脑。
于是,当有一天数学老师用手兴致勃勃的指着白板上的试卷讲课时,教室里突然想起了防空警报……
作者: 斜眼君    时间: 2015-9-19 10:49
《俄国新研制一款防空武器,外形为飞斧状,为单兵使用》
建议楼主买上几把放家里【大雾
作者: 精灵使者    时间: 2015-9-19 10:51
防空警报什么的,很重要的说!
我简直不敢想象没有防空敌人飞机来袭会变成什么样。
作者: orochi2k    时间: 2015-9-19 11:45

这个样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灰机了,对吧~(大雾)
作者: 冷峻逸    时间: 2015-9-19 1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HY4118    时间: 2015-9-19 13:34
警报不是11点35分拉的么。。。
作者: 喵kano    时间: 2015-9-19 14:13
南京人表示每年都会听到(9-18、12-13),顺便科普。

作者: DyingCat    时间: 2015-9-19 16:36
大早上还没睡醒就拉防空警报,因为手上没有狙击枪也没有精确核打击设施所以只能作罢,强忍噪音蒙上被子继续睡。
作者: 安鲤    时间: 2015-9-19 20:43
今天早上十一点零几分的时候响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倒不是什么演练(至少我没看到有什么什么的)只是一种纪念。

昨天听新闻说九一八还会想咦怎么没有听到防空警报。年年都有所以市民们应该很习惯(我会说小时候听到这个声音会吓得躲桌底?),如果突然没有了反而会觉得奇怪吧。

不觉得会扰民,又不是睡觉时间。另外我这边几天前就已经发过公告了。
作者: enitsirhc    时间: 2015-9-19 22:19
我认为你想多了,当成是升旗仪式奏国歌那样性质的不就行了
作者: 美丽晨露    时间: 2015-9-19 22:57
魔女这边也有真是奇怪的说。
不过响警报之前居然在魔女的手机发来一条短信通知。
作者: 陈大帅帅帅哥    时间: 2015-9-20 08:45
我们星期五的时候拉的,不过我居然没有听到
另外表示我是北部湾那边的,接到消息的时候还以为要和隔壁某国开战了
作者: stevenrock    时间: 2015-9-20 13:29
偶所在的城市,每年9月18日拉半个小时的防空警报。小学的时候听过,当时不懂,以为是警察蜀黍来抓坏人了所以完全木有感觉。
作者: 马莉露丽    时间: 2015-9-20 13:55
我好像听过几次……
我记得我家附近的公园有个防空洞




欢迎光临 Project1 (https://rpg.blue/)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