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1

标题: 论三国 [打印本页]

作者: guaneva    时间: 2016-4-14 09:43
标题: 论三国
本帖最后由 天使喝可乐 于 2016-4-14 13:33 编辑

先说明下面的全是我个人的见解哦:
    因为易中天说三国的热播而导致很多诸葛黑、嘉吹,曹操挺、刘备压。这个节目我也是很喜欢看的,但是过后仔细想想貌似有啥不对劲,再看新老三国,喜欢老版三国的和喜欢新版三国的各执己见,大多水火不容。但是这两个电视完全不一样好吧?都以为新三国是老版三国演义的翻拍?我去! 人家新版三国名字是叫三国,而不是新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为题材的新电视剧。并不是对老版三国演义的翻拍。这两个电视完全不同好吧?不过光以影响力而言新版三国就是渣。三国演义基本是忠实于小说三国演义的,而新三国似乎有点两边倒的感觉,不仅参考了三国演义又参考了三国志,有点被易中天影响的感觉。
    再来说说刘备,首先我是很喜欢曹操这个人的,但是就算这样也要为刘备抱不平,三国时期最屌丝的三个君主非刘备莫属,基本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其它两家都各自有起家的基础,可是你们还要黑他。黑他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说他假仁假义而已,但是这个黑人的原因简直莫名其妙,你要按三国演义说的话那刘备就是老好人真仁义,你要按三国志来说刘备又没有三国演义的诸多表现,你们怎么就黑人家假仁假义了呢?还说刘备托孤的时候刘备身后全是刀斧手呢。。。刘备就算真的是为了试探诸葛亮,说清楚是就算哦,那也不必用上刀斧手啊,要知道刘备当时是作了两手准备的,如果诸葛亮不合心意就不让他总揽大权呗,你说刘备如果真的派了刀斧手诸葛亮这么聪明会不知道?你刘备走了完全可以报复,可是诸葛亮终其一身鞠躬尽瘁除了有点专权以外根本没有报复的动作,而其死后也将大权还给了刘禅。所以刘备是不是假仁假义是没有依据的,要说攻下刘璋,我的天啊,当时的情况你不攻下别人就拿去了,就拿我们作比方,你的表弟有家大公司,你知道你能拿下,还有几家公司也能拿下,而其它几家准备动手了,你拿还是不拿?不拿?不拿完蛋。如果这样还要坚持仁义之名而不拿的话也没啥好说的,你就是仁义呗,但是你要知道你以后就再也没机会拿下那个公司了,也不可能跟别的公司平起平坐了,而且马上就会被别的公司吞并流离失所。要知道人都是有虚假一面的,或多或少,而我们老百姓只看你做了多少仁义事,总之刘备就是做了这么多仁义事了,我们也就不应该不在乎他是不是真心的了。
    然后说诸葛亮和郭嘉,黑诸葛捧郭嘉也是说诸葛亮军事才能不行,郭嘉跟诸葛亮打仗诸葛亮基本是被爆出翔的角色。。。首先这个一点依据都没有好吧?郭嘉是谋士,真正打仗的曹操,由于喜欢铤而走险郭嘉可能会给出一些奇谋获得很多奇迹般的胜利,但是他并不是直接指挥军队的将领,无论小战役大战略郭嘉都没有和诸葛亮对比的条件,我都不知道你们这么黑是哪里来的理论。要对比应该拿曹操和诸葛亮对比,曹操不可否认是一代英雄,打仗内政都是一把好手。如果真的是跟曹操对比可能打仗诸葛亮真的不如曹操。再来说说诸葛亮打仗如何,三国志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军事才能不行,但是我们要知道陈寿因为是蜀人,打仗基本就是消耗蜀国国力,人民的生活的确受到重大影响,所以陈寿对诸葛亮是有偏见的。要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只能说是不如其政治才能,要说多差就不见得了,如果跟郭嘉对比郭嘉可能会取得阶段性的小战役的胜利而大的战略却未必能赢,因为郭嘉并没有跟诸葛亮一样的统治地位,所以看不出其大战略的能力有多强。而我们都知道小战役胜利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详见项羽,小战役几乎战无不胜,刘邦经常被打得不要不要的,最后还不是垓下一败涂地?诸葛亮的战争意义是以攻为守,其在世时始终保持对魏国军事压迫,从而巩固了蜀国内部统一,由此当然会引起陈寿等蜀人的严重不满。其军事大战略是可见一表的,就算不是很牛逼起码也是不差的。可是黑诸葛的把其军事能力说得一无是处就莫名其妙了。
    然后说郭吹,不外乎就是说郭嘉死的早,死的早就是他厉害的理由吗?出谋划策是需要执行者的,他并没有亲自指挥战役,真正的战役是随机变化的,所以真正厉害的是曹操而不是郭嘉。要说出奇谋的人多了去了可是决策者不同意你还不是木得办法。
    至于挺曹操是值得挺的,人牛逼就是叼,不过一般挺曹操就黑刘备,大义就是刘备假仁义,曹操真小人。。。我要说如果是战争时期你作为一个百姓是喜欢一个屠过城喜怒不定的曹操呢还是喜欢一个假仁义但是做出努力的刘备呢?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了,欢迎大家踊跃讨论哦,有讨论才有进步嘛。
作者: 永恒の未知数    时间: 2016-4-14 11:18
小时候看三国:刘禅是**
现在看三国:刘禅真流弊
这大概是我以前和现在看三国最大的不同了
作者: 熊的选民    时间: 2016-4-14 22:31
读三国最大体会:做领导不一定需要多强能力,只要满足会用人、能服人这两点就行。
作者: Vortur    时间: 2016-4-17 18:43
同一句话有时还能读出不同的意思呢,何况一本书、甚至是几本书写得都是大致相同的故事。
  存在多重解读应该是一件好事情:各抒己见,相互辩论,总能有新的收获;但是鄙夷愤怒之类的情绪实在没有必要有。






欢迎光临 Project1 (https://rpg.blue/)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