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有时间来码字了…… 硬要从一整段话的内容来说的话,光看这一段话其前后逻辑性并不强, 说明实际上是有一些前文的,有告诉某些人“莫装逼”的含义,有一些揭示那些读了两本书就以为自己是贤者的人的内质的意思。 首先因为这些人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到“书”重要性,对读书的理解也相对片面。 就书而言,我觉得可以分为“读”、“解”、“研”三段。 读是阅读,通读书的大概,感受作者这个人的印象。 即使是科技文或者记述文都一定会融入作者灵魂的一部分,这是在文字中可以感受到。 如果你觉得在阅读一本书(或者其它的文学传媒作品)看不到作者的模样,那么这个作品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作品。 (这里的个人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团队的决策者,可以是一个小组合) 解就是解读。开始分析语法,逐字逐词逐句去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应该感谢汉语讲究的是语序而非语法,因为分析语法其实是一个麻烦又枯燥的过程) 通常还需要对作者本身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意思。 研就是研究了。超越书本身,研究书背后的故事、舞台环境,这本书是被怎样的时代和环境造就的等等。 能够从《红楼梦》中孕生出“红学”大概就是这个阶段的体现。 当然这个阶段这个并不是所有文体都具有的,但是我认为一本“好书”自然应该具有这三个阶段。 换言之,一本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只读译文也是不够的。 完完整整的去读一本书比浅薄的去啃很多本书的价值要高出很多很多。 同时,这也是“读书”或者说成“学习”这个行为对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提高的过程。 学校中的学习是笼统把有的东西告诉你,让你去感受它们,对它们其中几个或者一个产生兴趣。 与此同时,所有学习到的知识都会成为经验沉淀到一个被称为“灵魂”的容器里,使这个容器丰富起来。 现在身为创作者的各位最需要的并不是那种盲目的所谓的“创新”, 虽然残酷,但是人类需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多么会创造的物种。 人类擅长的是把经验结合起来解决某个问题,从已知中去发想、猜测未知。 那么想要达到这一步,先要做的还是“积累”,“读书”就是“积累”最好的方式之一。 那么,读书给我们的积累就是一个宏观而抽象的感觉,培养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思维方式,不是给予某种实实在在的客观价值。 所以说它“什么作用也没有”并不是一句错误的话呢。 ========================================================================= 至于主楼内容中间的话,基本上在说明“伪贤者”是个什么模样,也就没啥好多说的啦。 硬要剖析一下“伪贤者”这样的人形成的原因话题大概就停不下来了,我粗糙的说一下吧。 你应该知道道教是我们的本土宗教,所谓求“道”在现在看来不就是一群人在一起扯扯犊子、装装逼吗?(笑) 而这个部分也深入了天朝人的骨髓,所以爱装逼的人很多。 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圣人求道是为了“戒欲”,而他们装逼是为了自我满足。 |
“根治情结”那段真的不能更赞了。 |
第三段……有时候有人知道得越多越狂妄,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半瓶水响叮当 |
某大学雕像:一位学生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持着一只和平鸽。 有人起名曰:读书有个鸟用。 |
站长信箱:[email protected]|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Project1游戏制作
GMT+8, 2025-1-11 18: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