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Project1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73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二楼笔记·周易常识及其他》-追加12.17勘误补遗

 关闭 [复制链接]

Lv3.寻梦者

股东

梦石
0
星屑
2050
在线时间
16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21
帖子
489

第2届TG大赛季军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9 09:4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加入我们,或者,欢迎回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http://www.tanningcafe.net/MyNote/BibleYi/BibleYi.htm

嗯,这次短一些,不过觉得也没有上次写得好了。希望和游戏的关系近一点了,汗下。
下面是简介和框架:

周易常识及其他


    简介:本篇旨在简单介绍《周易》的用途、成书相关历史背景、以及《周易》的各个构成部分含义。其他详细内容,以后再详谈。

框架导航:
一、《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先秦的占卜概况
    2《周易》的名字,亡佚的其他占卜书籍
    3儒家五经
        《尚书》
        《三礼》
        《春秋》
    4《周易》的地位
二、《周易》的构成
    1《周易》=《易经》+《易传》
    2《易经》经文的构成
    3《易经》的作者
    4用《易经》占卜的方法
三、其他
    1《易经》在《碧簪记》中的应用一例
    2《易经》相关的两个口诀
    3参考书目

    然后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下一篇想要看什么,我尽早着手准备。另外,有没有什么形式上的意见,嗯,争取改进。还有,是不是应该更贴近游戏一点?呵呵。

              [本贴由 叶舞枫 于 2007-4-30 19:37:33 进行了编辑]
程序正义,程序正义 - -|||

Lv3.寻梦者

股东

梦石
0
星屑
2050
在线时间
16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21
帖子
489

第2届TG大赛季军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09:4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加入我们,或者,欢迎回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http://www.tanningcafe.net/MyNote/BibleYi/BibleYi.htm

嗯,这次短一些,不过觉得也没有上次写得好了。希望和游戏的关系近一点了,汗下。
下面是简介和框架:

周易常识及其他


    简介:本篇旨在简单介绍《周易》的用途、成书相关历史背景、以及《周易》的各个构成部分含义。其他详细内容,以后再详谈。

框架导航:
一、《周易》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先秦的占卜概况
    2《周易》的名字,亡佚的其他占卜书籍
    3儒家五经
        《尚书》
        《三礼》
        《春秋》
    4《周易》的地位
二、《周易》的构成
    1《周易》=《易经》+《易传》
    2《易经》经文的构成
    3《易经》的作者
    4用《易经》占卜的方法
三、其他
    1《易经》在《碧簪记》中的应用一例
    2《易经》相关的两个口诀
    3参考书目

    然后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下一篇想要看什么,我尽早着手准备。另外,有没有什么形式上的意见,嗯,争取改进。还有,是不是应该更贴近游戏一点?呵呵。

              [本贴由 叶舞枫 于 2007-4-30 19:37:33 进行了编辑]
程序正义,程序正义 - -|||

Lv2.观梦者


  • 更新完成啦

梦石
0
星屑
774
在线时间
6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7
帖子
8462
3
发表于 2006-12-9 17:52:32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有个问题很想知道~
LZ是学什么的{/h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v3.寻梦者

股东

梦石
0
星屑
2050
在线时间
16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21
帖子
489

第2届TG大赛季军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8:01:4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引用传说VS天涯于2006-12-9 9:52:32的发言:

我有有个问题很想知道~
LZ是学什么的


呵呵,学中文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文学,再具体一点是鲁迅和张爱玲。呵呵
程序正义,程序正义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v2.观梦者


  • 更新完成啦

梦石
0
星屑
774
在线时间
6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7
帖子
8462
5
发表于 2006-12-9 18:56:24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这种无止境的东西``{/h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v1.梦旅人

梦石
0
星屑
5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16
帖子
3409
6
发表于 2006-12-10 00:42:57 | 只看该作者
呃,介于上次狒狒的帖子因我被冻了一下,加上两位版主的劝告,我这次仅仅只就事论事的内容,扯远的直接在QQ交流吧……可惜不能履“但只要你写一篇被我看到了,我肯定看完并且写起码有以下这么长的评论”这句了。不好意思。


·一开始看到这句“在中国,凡是称“某某经”的,如果不是和宗教有关,就十有八九是儒家经典,而且不是一般的经典,是经典Top5,也就是所谓的“五经””。
就想说“乐”呢?乐经呢?!!还有“孝经”“孝女经”(不是说那个)等等,而且老庄两本书也不能就归到“宗教有关”(呃,我还真不知道,是不是是有了道教以后才叫道德经南华经的……)。不过后来看到你也提到六经十三经什么的,就不多说了(而且十三经也不都是叫“xx经”的吧,比如“尔雅”“春秋”等等)。


·“尚书……大概是中国文字上最难懂的一本书,如果你可以完全通一遍《尚书》,你基本可以无视现在90%的中文系教授了,不过建议高考以前的人最好不要读五经,它会严重破坏你的古汉语语感”
其实我起初觉得不说《易》的缘故,也是因为觉得易经的古文结构也不是语文课里面那种“古文”……其实我觉得还不如直接介绍一下“五行”,或者“八卦”什么的(虽然易经就是讲八卦六十四卦的)


·“《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我文言还记得是什么,好像是孔老人家写了一段jjww很长的话,来讲乾坤俩卦的(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另外三个还真忘了是什么了,要不你也提一句?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基本想到《易经》的第一个用处了,就是起招数的名字,呵呵。”
呵呵,这个是我看你这篇第一处笑起来的,(第二处是“他在被商纣王关押的时候心情比较郁闷,百无聊赖做了一个排列组合的游戏”)。不过仔细想想,的确也真是的,现今来说几乎也就是这点作用了。不过我最后给了一个网络小说地址的,是写一款把八卦五行溶入游戏内的网游的小说,看看对你是不是有帮助。


·“所有上卦和下卦一样的卦,都用上卦下卦的名字命名,“坤下坤上”就是“坤卦”,“坎下坎上”就是“坎卦”。”
一般习惯是叫“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这种的,就类似“雷泽归妹”“火天大有”等等……


·“六二爻爻辞是“履霜,坚冰至””
………………那个,坤卦六二是:“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吧?
那个“履霜,坚冰至”貌似是初六………………



※既然这个论文目的就是在游戏中的运用,我给篇网络网游小说:哈贝达斯的《网游家庭之解迷专家》,已经完本,而且公众版已几乎更新完(好人啊(;T.T))
小说地址(起点):
http://www.cmfu.com/readbook.asp?bl_id=35202
直接下载电子书(起点,CHM):
http://download.cmfu.com/chm/35202.chm

(这个是今天看的时候才想到的,不然昨天就给了)
主要讲的是一款溶入了八卦五行等等的网游。看看对你有没有参考。


我就看过他两本完本的小说(另一本是一本西方奇幻的),不过都没看完(当时因为没更新完),感觉风格还是中正平和的。不过网络小说本来就是架构有点乱(主要是一边写一边发还一直有一群读者在催稿,而且几乎没有写完再重改的,所以都很散乱),网游小说尤甚,所以你就大概看看,看的觉得不好就放弃吧。(毕竟不符合以前对小说的认知)
最近好多想到PM的问题……不会嫌我烦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v3.寻梦者

股东

梦石
0
星屑
2050
在线时间
16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21
帖子
489

第2届TG大赛季军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0 01:2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引用金圭子于2006-12-9 16:42:57的发言:
·一开始看到这句“在中国,凡是称“某某经”的,如果不是和宗教有关,就十有八九是儒家经典,而且不是一般的经典,是经典Top5,也就是所谓的“五经””。
就想说“乐”呢?乐经呢?!!还有“孝经”“孝女经”(不是说那个)等等,而且老庄两本书也不能就归到“宗教有关”(呃,我还真不知道,是不是是有了道教以后才叫道德经南华经的……)。不过后来看到你也提到六经十三经什么的,就不多说了(而且十三经也不都是叫“xx经”的吧,比如“尔雅”“春秋”等等)。

关于某某经这个问题,呵呵,确实是一个疏漏,不但有孝经,呵呵,孝女经,还有相鹤经,相马经,呵呵,这一类。
不过关于老庄是不是和宗教有关,这个我需要强调一下。《道德经》应该是《老子》的原名,这个我没看过什么资料,不过《南华经》的确是道教给《庄子》的封号,他们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呵呵,《庄子》就叫南华经。但是道家和道教的关系,老子和庄子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我比较接受的说法是,道教的兴起和道家并无关系,有一个龚鹏程先生(还健在),他认为道教之“道”是所谓“各道其道”之“道”,“道家”的思想是后来才被引入道教的。至于老子和庄子的关系,可以看钱穆先生的一本书,叫做《庄老通辩》,他的观点是认为《庄子》成书在《老子》之前,《老子》是战国时期的人假托老子名写的。不过他的论证我不是很同意,而且就我的感觉,《老子》的语言也的确不像战国时期的语言。
乐经的问题,谈经典的时候我们是从来不谈乐经的,因为它亡佚了,五经、十三经都没有它。呵呵,十三经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点,它是五经不断扩展才出现的,你说的《尔雅》是一本类似词典的书。我想我的意思是,五经之内,往往它本来并没有“经”字,我们也会加一个“经”字来称呼,呵呵,譬如《易》,我们会叫它《易经》。包括《诗经》,其实在先秦也是称《诗》的。不过是不是《尚书》也可以称《书经》,我没有什么把握,至少我没见过相关的资料。

其实我起初觉得不说《易》的缘故,也是因为觉得易经的古文结构也不是语文课里面那种“古文”……

这个,据我的归纳,呵呵,纯属个人意见了,这些文字应该保留了很多商周文言的特点,语文课里的古文,《左传》、《战国策》一类,也是战国的事情了。这里面似乎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虚词的应用。

一般习惯是叫“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这种的,就类似“雷泽归妹”“火天大有”等等……

你说的这个说法我没见到过,呵呵,我那个说法,某下某上,呵呵,是经文自己的说法。

那个“履霜,坚冰至”貌似是初六

这个我记错了,呵呵,抱歉。

·“《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十翼》传说是孔子做的,呵呵,不过学术界似乎很少有人从这个观点。不巧的是,我列的参考里,牟宗三和南怀瑾都是从孔子序十翼的观点的。呵呵,关于孔子和五经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焦点,譬如孔子删诗说,孔子作春秋这类问题。《十翼》里面我只读过《系辞》和《文言》。《系辞》是在相当正经地从《易》谈儒家哲学,有很多东西直通明人心学;《文言》是对“乾坤”两卦做的解释。《彖辞》是对每一卦做的解释,《象传》是对每一卦和每一爻都做了解释。然后《说卦》基本上是讲八卦的象征意义的,《序卦》是解释六十四卦顺序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先秦《易》的六十四卦顺序和今天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还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说法,这两种八卦在八卦的排列上也不同。《杂卦》相当短,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好象不是很好说是干什么的,我想有一种可能,这一篇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者汉初人用来记背《易》的口诀,呵呵,这个也纯属个人观点。
程序正义,程序正义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v1.梦旅人

查无此人

梦石
0
星屑
50
在线时间
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8
帖子
1399
8
发表于 2006-12-10 02:02:59 | 只看该作者
乐 属于"六经" 也就是五经再加上它. 丢了而已所以被开除了.
尚书被叫书经应该是儒家崛起的时候. 尚书是一本很好的书, 它的很多地方如武王伐纣的时间都得到证实. 它的语言虽难, 但是很经典, 比如<酒诰>中"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生动地说明了2个道理-------
1 周公旦时代人民的作用就被统治者认识到了
2 西周时代米有镜子
KRKR + NS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v1.梦旅人

梦石
0
星屑
50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7
帖子
709
9
发表于 2006-12-10 11:38:18 | 只看该作者
或许,人们以后真会喜欢上文学性游戏……

好吧,搬椅子等着看掐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v3.寻梦者

股东

梦石
0
星屑
2050
在线时间
16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21
帖子
489

第2届TG大赛季军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09:36:41 | 只看该作者
勘误及补遗


1、有关“五经”和“十三经”
    上次我说中国古书里面冠以“经”字的多属五经范围,这句话错误很严重,呵呵,杖责二十,重新说过。五经我们已经谈过了,是“诗书礼易春秋”,所谓“经”者,其实这五本书不是都称经的,譬如《论语》里大概有三次提到《诗经》,都称“诗”,而不说“《诗经》”,《易经》也是一样的。“礼”到底是哪一“礼”,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开始孔子授五经的时候想必是《仪礼》,后来孔门弟子解礼文字的集结《礼记》才代替《仪礼》的位置。《仪礼》有没有称过“礼”,我不敢说,《论语》里面屡次提到“学礼”,但是指的是书还是只是礼仪,不好肯定。有“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行”对举的情况,也许可以肯定这里“礼”也是书名。《尚书》有简称“书”的,但是有没有叫做“书经”的,我也没有见过相关记载。《春秋》是一直叫做《春秋》的,我没有见过“春秋经”的讲法,也许有。
    其实中国叫做某某经的书非常多,譬如有一本大家都知道的《水经注》,就是对《水经》的注释(呵呵,注书也可以出名的),还有《茶经》(唐朝的作品,已经很足以说明问题了)、《黄帝内经》等等。不光是正经书,还有一些杂书也称“经”,像教人怎么买马的叫《相马经》,呵呵,扯远了。
    关于十三经,我本来想另外开一个题目,不过现在觉得好象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并就说了。“十三经”一般说是儒家经典,不过这个看法有失公允,中国古代大概根本没有一个儒家的概念,所有人都是生活在儒家文化的气氛下的,这个儒家经典就是经典了,没有必要冠上一个定语。
    “十三经”是从“五经”发展来的,最后到了宋才定下来,之前几经损益。“十三经”具体的书目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易》(包括我们说的经和传两部分)、《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左氏传》(最后一个就是《左传》,这三个合称“春秋三传”)、《尔雅》、《孝经》、《论语》、《孟子》。值得讲一下的是,《尔雅》是一部词典类的书,据说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词典,呵呵,其实是算“小学”的。《三礼》是逐渐补全的,顺序应该是《仪礼》、《礼记》、《周礼》,顺次被封为经。《周礼》本身不全,缺六分之一,那一部分是用《考工记》替代的。《春秋三传》是对《春秋》的解释,我们说过,《春秋》非常简略,像《左传》,完全可以当作独立的一本历史书来读。
    还有人提到了《乐经》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早先有“六经”之说,有人认为是孔子编给学生用的教科书,《乐经》+五经为“六经”。但是《乐经》在秦以后就失传了。我们知道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但其实秦始皇焚书只是焚民间之书,各种书籍在咸阳宫是有藏本的。后来项羽入咸阳,一把火就都烧掉了。汉建立以后,民间藏书(譬如非常有名的孔家夹壁里的藏书)纷纷出现,而且民间的老学者凭记忆也复原了很多书籍(再次说一遍,秦朝只有十五年,呵呵,加上农民起义、楚汉争霸也不会长到半个世纪)。但是《乐经》大概是一本乐谱一类的东西,可能不是纯文字的,也就难以保存,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所以就失散了。而且现在各种古本里,似乎连《乐经》的片段都没有保留(我印象似乎如此,但是好象《仪礼》还是《礼记》里面有一些残片)。后来我们谈经学,谈注疏,谈古文献,基本上都是不谈《乐经》的。
    中国古本的保存、亡佚、版本、年代这些问题很有意思,总是让我想起《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其实是可以讲讲的,对游戏的主干设定或者有启发。

2、甲骨文之“甲骨”
    上次说得不够清楚,昨天看《国史纲要》发现有一点错误。占卜用的东西,一部分是龟甲,这个龟甲不是龟背壳,而是龟肚子上的壳;至于牛骨,我上回好象没有说,是牛的肩胛骨。而占卜的时候,也不是钻一个孔,是拿东西钻,但是不钻透。这些占卜用的东西,用量大得惊人,想必是征收贡赋重要的一项内容,应该是征收实物的。

3、正规占卜方法和变爻
    以下内容我参考《周易新义与日用》(章关键,华文出版社,2000年5月)。
    传统的占卜方法用50根蓍草(后来已经发展成竹签或者木签,这个让人想起瑛姑,呵呵)。
    (1)从50签中取1签放回去,象征“太极一统”(所以事实上只用49签)。
    (2)49签随机分成两部分,左右手分持,象征“天地始分”。
    (3)取出右手中1签,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间,象征“人”。
    (4)暂时放下右手里的签,放在右边待用。
    (5)用右手数左手签(应该是不包括那支“人”签),每4签一组,象征四季,数到<=4的时候停下,数出来的不用分开,一起放在左边,数剩下的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象征“闰月”。
    (6)取刚才第一次随机分成两部分里还没用过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放在右边那一堆,右手拿左手数,和刚才一样,4个一组,数出来的放到右边,数剩下的夹在左手中指食指之间,象征“再闰”。
    (7)这时候左手夹的三部分签(人+闰月+再闰)据说应该是9或者5。把这9或者5签放在上方。
    (8)把左右数出来放下的签重新聚拢,从(1)到(7)重头做起,余下的应该是8或者4,放在中间。再来一遍仍旧剩8或者4签,放在下面。这样每次称“一变”,算完一爻就是“三变”。
    (9)这样就得到了3组数字,也就是9/5、8/4、8/4,其中9或者8算“多数”,5或者4算“少数”。
    三少为“老阳”;三多为“老阴”;一少二多为“少阳”;一多二少为“少阴”。
    这样就得到一爻。之前已经说过,一卦有六爻,所以,以上动作要重复6次,才能得到完整的一卦(明白我为什么说复杂了吧),记录的顺序是从下向上,也就是第一次算出来的爻是最下面一爻,依次往上。
    算完以后,老阳、少阳算阳爻,老阴、少阴算阴爻,这样得出一卦,譬如是乾卦。然后老阴变为阳爻,老阳变为阴爻(这是物极必反的思路),又会得出另一卦,譬如是坤卦(那也就是六爻全是老阳,一变则全成阴爻)。这样,未变之前的卦(乾卦)叫做“本卦”,变以后(坤卦)叫做“之卦”,这一卦称作“某之某”(“乾之坤”)。

4、参考书补遗
    南怀瑾的书,我当时用的是《易经系传别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这本书只讲了《系辞》,逐句讲的,没有讲本经。如果是做学术论文,最好不用这本书,呵呵,不过应该不会有人去看了这篇文章就去做论文吧,呵呵。

5、含章咒勘误
    我当时说“六二爻爻辞是‘履霜,坚冰至’”,这个是当时做游戏的时候就弄错了,“履霜,坚冰至”是初六的爻辞,很抱歉。
    这里不妨一提的是,有人认为《易经》的卦爻辞里也保存了一些上古时期的诗歌,譬如“坤卦”,顺次写一下它的爻辞: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观察一下这六爻爻辞的前两个字,呵呵,结果是“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黄裳,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不是很像是一首诗?其实上古诗歌确实是有二言的传统,譬如这首:“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而且《诗经》里有些诗也很明显是从二言扩充成四言的,像是《采薇》一首前面几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亦”没有什么实在意思,“止”是一个语气词,“莫”字“暮”也,其实这四句就是“采薇,薇作。曰归,岁莫”。
    呵呵,又扯远了。不过,这里不妨说一句,勘误及补遗这个东西,因为我每次写都是回到家才写,手边没有书,而且也有一些大意和理解的错误,所以最后都是等周日回到学校才可能开始写勘误和补遗,这里面也要等大家来挑错。这个勘误和补遗,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和游戏毫无关系的东西,我也可能把我最近的小发现和新看来的东西写进去,一时激动,呵呵,不看也罢。
程序正义,程序正义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拿上你的纸笔,建造一个属于你的梦想世界,加入吧。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站长信箱:[email protected]|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Project1游戏制作

GMT+8, 2024-6-18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