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1

标题: 文言诗词写作的一点常识 [打印本页]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3 07:23
标题: 文言诗词写作的一点常识
    http://www.tanningcafe.net/MyNote/ClassicalPoem/ClassicalPoem.htm

    嗯,排版比较复杂,还是直接贴地址吧。基本上是比较常识的内容,当是科普好了。因为很多内容看起来很无聊,所以我把重要的字用红色标出来了,如果省时间只看红字和标题就可以了。其他的颜色的字看里面的说明。
    这类的文章还想写一些,譬如讲讲诸子故事,呵呵,讲一讲古文献常识,呵呵,《易经》,《红楼梦》器物,古代史的概述,或者古希腊神话之类的东西,觉得大概多少对游戏有一点启发的样子。如果以后有可能的话,还想把到处抄来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拿出来共享一下,譬如去年看《太平广记类略》,看到好多很适合做游戏的素材。我想这些东西虽然很多是常识,但是也许也会有点总结汇集的意义,所以想慢慢的写起来。
    但是不晓得大家觉得有没有用,嗯,征求一下意见。因为……写一篇还是废时间的——尤其是画图解 = =

勘误及补遗[LINE]1,#dddddd[/LINE]
by DODI


              [本贴由 叶舞枫 于 2007-4-30 19:47:23 进行了编辑]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3 07:23
标题: 文言诗词写作的一点常识
    http://www.tanningcafe.net/MyNote/ClassicalPoem/ClassicalPoem.htm

    嗯,排版比较复杂,还是直接贴地址吧。基本上是比较常识的内容,当是科普好了。因为很多内容看起来很无聊,所以我把重要的字用红色标出来了,如果省时间只看红字和标题就可以了。其他的颜色的字看里面的说明。
    这类的文章还想写一些,譬如讲讲诸子故事,呵呵,讲一讲古文献常识,呵呵,《易经》,《红楼梦》器物,古代史的概述,或者古希腊神话之类的东西,觉得大概多少对游戏有一点启发的样子。如果以后有可能的话,还想把到处抄来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拿出来共享一下,譬如去年看《太平广记类略》,看到好多很适合做游戏的素材。我想这些东西虽然很多是常识,但是也许也会有点总结汇集的意义,所以想慢慢的写起来。
    但是不晓得大家觉得有没有用,嗯,征求一下意见。因为……写一篇还是废时间的——尤其是画图解 = =

勘误及补遗[LINE]1,#dddddd[/LINE]
by DODI


              [本贴由 叶舞枫 于 2007-4-30 19:47:23 进行了编辑]
作者: 小传子    时间: 2006-12-3 20:18
呃 LZ自己写的么
看了一下 还挺长的~{/hx}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6 04:29
以下引用传说VS天涯于2006-12-3 12:18:21的发言:

呃 LZ自己写的么
看了一下 还挺长的~


嗯,自己写的。不过看起来好象不是很有帮助的样子,下回换个东西写写,呵呵,看看反应如何,还是不太好的话,就不写了。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6 05:50
略略看了一下…………说实话这种东西真的看的人不多的…………真感兴趣的人,自己就会去baidu找了(比如我,说实话这儿的知识除了具体的平水韵我还背不下来,基本的知识我都知道)
对这方面不熟悉的,那自然是看到这么多字就晕菜了………………


不过我也的确认同楼主的话,比如你要想到写一个远古题材(比如“公孙有熊”的故事,嘿嘿~)。或者是轩辕剑这样古代的故事,你不可能是想起这个念头才去翻书,你必须是之前就有过了解了,才会想到去写这方面的故事,就好像我写小说,就不会写近现代,就不会写外国的故事,如果我写小说,要么就是架空历史,要么就是仙侠,或者就是奇幻;肯定不会去写外国历史,或者近现代,或者都市小说,或者军事小说,因为我对这个完完全全不了解,我就不会涉足。
所以我觉得做游戏也是这样。如果你准备写游戏,或者已经写了一些游戏准备在题材上有所创新,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去接触一下这些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比较来说,做一个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游戏,要比做一个西方神话故事等等的游戏更能迅速让玩家接受,说实话,游戏不像小说,至今你仍可以说出仙剑1的主角是李逍遥,但是有几个人可以说出一款西方奇幻游戏的主角?光那稀奇古怪的名字就让我望而生畏了…………而且我写小说可能会写西方奇幻,但是我觉得我如果真的做个大游戏还是做东方故事比较好(虽然我也写西方奇幻小说,但是主角的名字都是中文式的名字,没办法我记不住人名更不会起名,呵呵)。


但是,我还是把话说回来,我觉得楼主这样做真的吃力不讨好啊…………特别是自己写是很吃力的。这儿毕竟又是游戏论坛不是历史文化论坛,你在此辛辛苦苦做好大家看的人还是很少。
毕竟现在这些东西在baidu随便一搜就可以搜到,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要的人自然不满足你这点内容,会自己去搜更多的;不要的人也看不进,就像我这样的喜欢这方面的人,除非我自己做游戏,不然我不会在灌水回答问题的时候突然花20分钟去看你的东西的(比如刚才那篇东西,我实话实说花了不到1分钟,那还是因为觉得你这个人值得交往,而且这些东西我也算是熟悉的,才花了这点时间),除非你是完全原创的小说而不是整理为主的(当然和我性格有关);而我如果需要做这方面的游戏或者写这方面的小说,我也更倾向于直接去baidu搜索而不是先在本论坛找。
说实话,哪怕写一篇小说,虽然花的时间更多,但是收益率也比这样好几倍。


最后就是太长。虽然我知道实际上你这么点字只够简单介绍一下,真的写下来千万字也是不够的。但是,你看看我写这么多字,你就知道我说你太长不是泛泛而论,而是自己的血泪教训:我常常血这样几千字的回复(我只有回复会写这么长,我要发主帖几乎都是提问的,讲清楚自己的问题我就不会多说了),但是看的人很少。但我的目的和不一样,所以我无所谓,因为我的目的是看能不能找得一两个肯看完的而已。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来看,我建议你把说的内容分块,每块尽可能控制在500字以内最好…………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6 07:07
嗯,看了看我也回了你1000多字,而且习惯动作去分析你的地址的时候,发现整个网站都是你自己做的(起码这个顶级域名是自己申请了,虽然在顶级域名处找不到下面目录的入口……喵的,感觉顶级域名没起到门户的作用啊,你又不是要隐藏什么,干吗不做个门户或者menu/地图呢?)
惊讶之余仔细看了看你给的页面,发现真的完全是你自己写的,而不仅仅是“归纳”,更有“总结”。特别是在看了你的自定义格式(颜色、字体等等,起初是因为最上面那个“引文”两个字非常突兀,后来看懂就有了兴趣)以后,就决定要重头再看,看完这篇。因为虽然我不喜欢花时间去看“归纳”,但是一旦你总结了,和人家整理史料之后写了批注一样,这里面就有你“自己”的东西,就值得我看了。

看了一段以后,下定决心支持你继续写,不管你写到什么时候气馁了停止写下去,但只要你写一篇被我看到了,我肯定看完并且写起码有以下这么长的评论。(毕竟你选的题材都是感兴趣的,有些更是略有了解的)
不过私下觉得,你早晚还是会气馁的吧,看到你图的时候,明白了你说图难弄的意思。因为自从我理解了你的格式,我就知道你和我一样是对格式等方面要求完美的人——起码我在能达到的情况下是这样的——虽然我在试图分析图片的时候发现你是用Word做的网页略有不爽,不过在十几秒的鄙视以后想想,真要作出这样的多色彩多字体的格式,如果我放弃作为网页程序员的习惯,我肯定会选择也用Word来做,呵呵~
坦白的说,这样的格式,这样的系统化,如果不是还有那个“碎碎念”,我都怀疑是在写教材,但是正因为有这个碎碎念,更让我经验在快餐文化充斥而充满了浮躁的现在,还会有人有耐心去做这种一看就知道是没什么收益的事情…………起码,我知道,我一个人是不会去做的…………


以下是看到想说几句的时候零零碎碎写的,所以有点乱:
·它很可能在某一句就莫名其妙多出一两个字,像《大风歌》的最后一句。
大风歌中间一句也是啊,当然可以说去掉“兮”就是七言了,但第一句去掉兮就变六言了啊;而且真的要说突兀,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来说,第一句才是突兀的,毕竟二三句是一致的8个字(带一个兮字),可以说去掉一个兮字就变成七言了,笑~

·“呵呵,有一个很著名的借用,大家应该知道了。”
这里,不知道你所谓“借用”是说“上邪”借用其他诗词,还是说在某个有名的故事、小说、文章里面借用这个,如果是后者,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还珠格格》,因为那个主题曲就是仿这个的,当然现在的网络小说里面用到的也很多(我上周就看到一个);如果是前者,我就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想了解一下了^_^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感觉的,我从小就从来没觉得“烟”和“山”能压韵。”
the same to me!我也觉得是啊,比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一句,我就觉得读的很拗口…………几乎就单独拿出来念这一句,不和在一首里面念的…………不过好歹比一首词里面有两个韵的那种(专业叫法叫什么的还真忘了)还顺口点。而且就这一句已经很帅了^_^
相对来说,我倒是常把“en”、“eng”、“ong”的韵合在一起写,甚至比如“风”,我就常发“fong”这个音(可能和吴地方言有关?我是江苏常州人)。所以我看到你那句“只要我们觉得压韵自然就是压韵的”击节而叹啊^_^,毕竟起码我自己写诗也就是给自己看看的,写的垃圾也无所谓,不压韵更无所谓,就好像我大学有个同学就从欧阳修那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仿了一个“贺卡寄旧友,且共神游”,而且把题目就叫“浪淘沙”,但是下去连字数都不对了,我就告诉他浪淘沙的词牌不是这样的,他就说他自己创的“现代词”(就是和词的样子很像,也不是散文那种白话文的,但是当然他这样的词牌),说词牌也是人家以前自己造的,他既然是因欧阳修的浪淘沙来的灵感,他这个就叫浪淘沙有何不可。虽然我本人由于对格律等等有点死板(比如我猜谜就严重鄙视露春和滥用梨花格甚至不标梨花格的,一律称之为瞎猜且自己不参与-_\\),不过我觉得他写的东西比我言之有物,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样的比我规规矩矩无病呻吟的要好的多。

·顺便说一句,声韵学在古代算“小学”,可是我觉得声韵学比数学还难。声韵学的一些其他常识,如果有可能我也会另写一篇文章。
这个是啊,除了《镜花缘》作者非常喜欢研究这个外,研究的还真少,而且我看其他评论《镜花缘》的口气,就感觉当时看待李汝珍喜欢研究声韵,就和看待袁枚研究吃东西的态度也差不多…………(自我感觉),毕竟中国的习惯是不喜欢研究“为什么会这样的”,而习惯直接拿起来去用(比如《镜花缘》写几个秀才拿着那个有点像日本五十音表的东西“伊移倚逸”了那么久才弄懂是怎么回事情,让我感觉古人真的不喜欢去研究这个)。如果反过来古人仔仔细细去研究一事一物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和当时习惯那直接认为“他就应该是那样”,物理化学等等就直接在中国启蒙壮大,而且各种革新可能也早早萌发(因为习惯“应该就是那样”,也是维护祖制的缘由),当然可能中国也早早的就和历史上西方曾经的超级帝国那样泯灭在内乱的战火中了,毕竟这些事情都说不定…………
当然,也碎碎念一下,古人的数学多简单啊,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古人所谓的“数学著作”几乎全是习题集,系统的去讲解“所以然”的东西貌似我没见过(当然我见的很少),“三人同行七十稀”这种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吧…………想想古代要太复杂的数学干吗呢?人家记帐都不是复式的,就像笑话说的那样“做拳击裁判只要会数到10,做音乐家只需要数到7,做教官只需要121”,呵呵,没有需要就没有科学发现啊
最后,期待你的“另一篇文章”,虽然我常常挖坑不填(现在消极抵抗的方法是尽可能不挖坑,但是还是常犯,上月就是两个坑,唉~),但是我还是期望你不是连缺点也和我一样。呵呵~

·——最后关于平上去入以及平仄等等——
我觉得要讲平仄,最好还是用对联来举例,对吧,毕竟诗词在平仄方面稍微模糊点念起来还不是非常拗口(主要是被古体诗和其他“特例”把口味搞混了,就好像你一直摸真钞,突然摸到假钞就会马上觉得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平时就是两种都常常接触,就没感觉了吧),但是对联的平仄要求就比诗词高,而且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这个如果违背了就会非常不舒服;而诗在非颔颈联有时候还是有不管平仄的(特别是非律诗),压韵也是只压平韵;词么又有仄韵,对仗也少;相对来说我觉得对联对学习平仄的效果更好点。
附带说说自己,虽然词的格式比诗要求多多了,不过我还是习惯用词啊……毕竟词可以一东二冬混用(我没记错吧?),而且也有压仄韵的,真要我去区分一东二冬,我还真不行(另外我也没本事认认真真的用乡音写诗词)。而且词我可以厚着脸皮把除了字数和韵脚以外的大多数东西抛开,因为绝大多数人也不可能去“用掉了3个小时的时间填一首词”的,不过诗方面认认真真推敲的人很多…………(可能是我自己感觉吧,毕竟我平时偶尔写一两句诗词也从来不给人看的)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6 18:00
多谢你这么长的回复,呵呵。
嗯,其实我写这个东西,是有感于两件事,一个是最近在读《世界史纲》,我不太记得作者叫什么了,就是把很多很多事情写在一本书里。我以前有写过一个类似笔记的东西,写一些到处看到奇奇怪怪的东西(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发给你),写的目的其实就是指向自己做游戏和写小说的。我觉得现在讲诗词格律的书当然很多的,但是让做游戏的人拿出时间来看,其实不太现实。我自己在读大学以前,也觉得读一本书是件很了不起的工程,呵呵。所以想要写一些既比较系统化又很简单一目了然的东西,讲一些常识,来帮助游戏的文案。至于写诗词格律,是因为倘使做中国古代的游戏,似乎难免会出现诗词吧?但是其实很多诗,都多少有点问题。譬如当年仙剑,呵呵,很多诗都有错。
然后一件事就是看到前一阵子论坛的一个帖子,讲希腊神话,说维纳斯的事情。我觉得就我个人经验,网上首先查到的东西是很有限的,而且很多是有错的,不大不小一点错误,有的时候做到游戏里写到小说里,就让人觉得很尴尬了。你一个地方出错,大家对你整个东西都会抱怀疑态度的。所以我想,就我知道的,写一些这样的东西,可能会好一点,至少可以避免我所知道的错误,呵呵,当然或者不免也有别的错误。
不管怎么样,看到你的回复,我还是打算继续写下去。以后争取写一点跟游戏关系更紧密的东西,譬如《太平广记》摘,呵呵,或者《易经》。我其实很想弄一个图书馆一类的地方,但是有很多麻烦,有机会再谈这个问题。
至于是不是自己写的,呵呵,因为我是读中文的,写这个应该比找材料来得要方便一些,呵呵。找完材料还要核对,比较麻烦。

然后是你的碎碎念,呵呵。

关于《大风歌》,是我印象不深了,呵呵,是个错误。不过我只是借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而已。而关于“兮”的问题,这个字一般没有把它去掉单算一句的,有人在讲诗歌韵律的时候会谈到这是一个音节的提顿,七言或者六言,对于杂言诗是不太谈的。譬如说《楚辞·山鬼》篇,全篇都是七个字,只有第二段第一句是八个字“予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但是即使它没有这一句,恐怕也没有人敢说它是七言诗,呵呵。很吊诡。

著名的借用,我就是说琼瑶阿姨了。琼瑶阿姨很厉害的,我觉得做游戏就应该这样,神出鬼没用一点古时候的东西,点一点,又不真的把古时候的东西拿出来。像我有时候写小说会写一点四言诗经体,呵呵,大概大家会跳过去不看了。在我看来,作一个古代的游戏,应该是90%现代加10%古典,如果古典的内容稍微多一点,就会让人觉得格格不入了。

关于方言的问题,确实很多方言是保存古音的,尤其是南方方言,像我们在北方,学声韵学就很困难,呵呵。至于现代词,呵呵,其实能不能创造现代词这个问题,我是有一点保留的。我也觉得长短句的格式很好,有的时候不愿意完全按照旧词填,自己创造似乎也无不可。不过有一点,古人的所谓“自度曲”,是有音乐的,先有音乐,后有词,像姜夔的《暗香》这类,所以现在自己创造格式,能不能叫词,呵呵,是个问题。
还有,什么叫梨花格?还有什么叫露春?呵呵,无知爬走中。

至于声韵学,叫“小学”,不过不要小看了小学,整个清朝人差不多都在研究这个“小学”。小学主要是我们现在的语言知识,就是声韵学、文字学和训诂学。中国的声韵学非常的发达,那几个秀才会这么看重那个音韵表,就是因为中国古来有重视音韵学的传统(不过很不好意思,我只看过《镜花缘》的缩写本,还是很小的时候看的,不太记得细节了)。关于音韵学,主要是研究古时某字怎么读的问题,这类的字典就有一大批,譬如说《广韵》。音韵学比较复杂,我是一点都不懂的,我现在看见反切都不敢念,呵呵。
另外,我说的“比数学还难”,呵呵,说的是高中数学,我现在已经不学数学了,脑袋都转不动了。

平仄的问题,呵呵,其实我只是想解释一下什么是平仄,和入声字的问题,至于是不是上句对下句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容易理解,但是很不容易遵守,只是一个“知道了”就可以了。不管是律诗还是古体诗,至少是魏晋以后,诗的尾字是绝对不会有任何平仄的错误的,中间的字可能有问题,而且在我看来确实经常有问题,但是最后一个字是一定没有错的。对联的要求更严,就是它中间的字也不能有错。至于你说的最后一个字有问题,那可能是因为入声字,就像我举的那个《巴山夜雨》,入声字是仄声,这首诗完全没有问题。
另外一个小错误,不是律诗是不谈颔颈联的。

至于写词,呵呵,我现在已经不怎么写这些东西了,偶尔想起来可能会写,上次做游戏写了三首,呵呵,两首七绝,一段四言体,也不知道算不算诗了,至于词,已经很少填了。可能是不怎么看的缘故。而且我从来不管一东二冬,呵呵,不是很明白那一套。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那首传说中“3个小时”的词,是小说里的一段:
“换巢鸾凤
    白露将收,似梅痕未尽,暗遣烦忧。对霜叠影短,夜久寺钟静,奈何轻雨助人愁。更兼寂寥,沉珠漫浮。诗魂醒,水光碎满江边岫。    风骤,凉浸透。寒梦乍惊,船动灯依旧。一纸啼痕,半身零落,新病复添冷酒。哀极如斯为孤光,咳噪抛血随鹃瘦。多情也,坐恐终亡月明后。”

至于我的网页,呵呵,域名是别人帮我申请的,我原来是在51底下挂网页,后来别人帮我找了一个私人的服务器,就搬过去了,呵呵。

有兴趣继续讨论的话可以发信给我:[email protected]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6 18:38
还有,那个顶级域名和门户,汗,不太明白,继续无知爬走。
要是进不去的话,是点中间那个标题。里面有四句诗,是菜单。那个网站做的是私人网站,所以做的比较幽深,呵呵。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6 19:39
如果有方便发送的版本而不是纸书的笔记,发我一份吧^_^
继续碎碎念…………喵的………………
嗯,我也很喜欢做笔记,比如我就很喜欢大篇的回复(你已经感受到了吧,笑),而不喜欢自己写很长的主帖。
可能感觉有看一本古书,更喜欢其中阅读者的批语的感觉吧(虽然没真看过原版古书,这种心态的察觉是在看《此间的少年》时候提到这种心态时候自我察觉的)

不过可惜我真写下来的笔记,几乎都是玩游戏的笔记,更多的有点看头的都在论坛和msn中流失了(唯一留下的是6年的qq记录,不过虽然喜欢整理,这个太多了也没心思整理,而且qq记录聊天居多,真的有点系统评论的还主要是论坛回复,可惜啊…………)。
可能因为我对美好事物的心态是欣赏而不占据,总是轻松放走。可能我觉得一瞬的美丽才是美丽吧……所以这些东西真流失了也是一时可惜(比如就是此时),以后大概也不会改……(江山易改,xxxx -_\\)

————————————就是分隔线,没什么说法————————————————

非常赞同这句:“作一个古代的游戏,应该是90%现代加10%古典”,我觉得古典的东西就好像盐,一点不放未免口淡,放的太多更是惹嫌。我曾经想写一本小说,写一个喜欢诗词的现代大学生掉去了一个魔法世界(又是异界,喵的~ -_\\),发现自己的诗词都能用来施展魔法,当然小说最后是夭折了,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诗词实在不上台面,更主要是懒和我本性不适合(这个是另一个话题了,和本帖无关,不详述了),当时我就进行了一个投票(起点的功能),问大家看小说诗词是怎么样的,最后虽然票总数不多(混分的多-_\\),结果是:“从来不看,碰到诗词就跳过”48票;“会看,看过就忘了。”20票;“会看,而且牢牢的记住,甚至能背出来”16票。可见大多数人是不看的…………不过就和我知道写太长的帖子就会导致大多数人直接略过不看,我还是一直在写这么长的一样。我自己写的古代的小说和游戏,如果不来几句诗文,总觉得不对劲…………(当然就好像也有食物不加盐也自有鲜味,也有既便是古代小说游戏也可以完全100%只有现代,但是这种都是在之外有特点,比如纯搞笑,或者纯思考等等,古代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壳子罢了)


———————————————————————————————————————

至于网上东西多错,这个其实我也是深有体会,比如某年中秋,要给我们公司首页加一个中秋的flash,当时我用的是海面背景,出现嫦娥,升起明月,嫦娥缩小入月亮的构思,然后背景用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时有个同事就和我争,说应该是“海上升明月”(据说此人还是北大文科系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文学系的,文科也未必都是学古文的),后来我就说去网上搜索,结果居然发现两个说法搜索的结果几乎差不多(刚刚试着在baidu搜索一次,只用前5个字,生对升是26w对20w,加上后五个字是21w对13w,比我当时还好点),最后加上张九龄才以绝对票胜出(刚刚搜索一下是5w对6千,而且baidu也有错别字提示,感觉民智比3年前好多了,笑)。可见…………网络的确误人啊。
不过当时我这么说还是有点私心的,内心还有点把游戏中加点这些东西作为调剂,没真有平时那种一定要钉死了才放心的心态(嗯,我平时还是觉得一言一行要引经据典的时候还是要有明确数据的,如果不是百分百肯定的记忆,我就会去翻资料,比如就写此回复的时候,已经另外去找了两次资料了),或者还是觉得“反正放进去玩家也不会细心看”“不过就是一氛围”的思想在内,有“反正也不会错到离谱,顶多就和仙剑诗词那种程度罢了”为自己辩护在外…………甚至还有点“金庸也老犯历史错误”等等的迁就自己的心态。不过现在被姑娘一挑明了,想想本人很多知识也正是从小说游戏中来,不觉汗颜,汗颜啊…………

————————————————————————————————————————

“全篇都是七个字,……也没有人敢说它是七言诗”,这个我也是知道的,就好像词有很多是和七绝一模一样的,但他还是词,并非因为是一句七言,四句三平韵。起码刚刚翻了一下的《钦定词谱》里面把好多这样的都算作词的(不过后面的今人注释把大半划做七绝了)

“我觉得做游戏就应该这样,神出鬼没用一点古时候的东西,点一点,又不真的把古时候的东西拿出来”呵呵,我也赞同,小学时候看《红楼梦》,对“宝钗一字师”那段非常不解,干吗用个“绿蜡”贾宝玉还要问一句“有何典故”,用就用呗,进而觉得古人真麻烦。而后直到自己也开始写东西了,自己也喜欢上用典故了,才慢慢品味到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和东周类似寓言故事里面那个用“弓”来说明比喻的故事一样,我说话的时候也喜欢引这些典故(就昨天今天两三篇回复里面就用了多少?),这个倒是确确不是卖弄,只是用一些双方都明白的例子来说明,的确可以省下很多言语,而能让双方更容易理解。虽然课本里面那个“鸡鸣不已”的例子的原来境界我还不能感受到(毕竟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这个意思我是深刻体会到了。就好像最近看的几本武侠同人世界架空小说,回到武侠世界主角十之七八都会来个“红尘多可笑”或者“沧海一声笑”(哪怕不是去的笑傲江湖世界),就因为文字是苍白的,但是用了这些典故,你脑海中就会出现原来的曲子在鸣唱,自然而然感受深刻了。就好像看《兽血沸腾》,到《发如血/雪》一段的时候,第一次看时我尚未听过周杰伦这首歌,感觉不深甚至匆匆跳过,第二次看之前,我已经深深喜欢上这首歌,在这章我足足花了其他章5倍多的时间,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完,边上还特地开着喇叭放这首歌,随着节奏在看,听到高潮处跟着一起唱起来,更潸然泪下…………
典故的魅力一尽如此。
(题外话:带来的副作用是我对择友特别是择偶的时候对对方的知识面也要求很高,目标就是不要我在掉书袋,她一眼茫然……虽然最后我已经把目标降低到一二成,但是直接仍单身-_\\(当然还有在下性格问题))

——————————————————————————————————————

至于那个“梨花格”“露春”,是谜语里面的术语,我这儿的意思,是指现在一些庸俗的谜语用白字(谜底用同音字代替,标准的用法必须加上诸如“梨花格”等等),还有在谜底中出现谜面出现过的字。这个在标准猜谜里面是不允许的,可能因为我做过一阵子轩辕论坛谜语版版主,加上个人性格,对这个要求很严格。
我在这儿用这个例子也只是想说明这个例子。
毕竟像上面一篇说的一样,本人习惯用典,久而久之几乎是下意识的,所以肯定(不是可能)会碰到不懂的,高兴的就回帖问(借这个来骗回帖?呵呵),如果能看懂意思仅仅不理解专业术语也无所谓,当然罢看也可以……………………

——————————————————————————

吃饭去了,因为是集体活动,不得不去,先写到这儿,下面吃完再写。
作者: 冒险王    时间: 2006-12-6 19:58
看完了,不过懂是一回事,这很简单;融会贯通是另外一回事,就不指望了。
另,有一句没怎么看懂,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古体诗对于用韵和平仄要求的很松散,平仄基本遵循同韵同声,不是韵脚的尾字和韵脚异声的原则就可以了

谢。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6 20:11
以下引用冒险王于2006-12-6 11:58:18的发言:

看完了,不过懂是一回事,这很简单;融会贯通是另外一回事,就不指望了。
另,有一句没怎么看懂,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古体诗对于用韵和平仄要求的很松散,平仄基本遵循同韵同声,不是韵脚的尾字和韵脚异声的原则就可以了

谢。

这个我也不是非常清楚,半猜测的觉得是指:近体诗是严格要求用平韵的,非韵尾字才用仄字。
而这儿指的“松散”,就是说只要求同韵字用同平仄,可以用仄韵(比如后面琵琶行的例子),只要求在本韵字(换韵的情况下,同一个韵的尾字)内平仄一致,非韵字异韵即可。

不过我对是否是这样不了解,仅仅是看楼主的说明来揣摩的。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6 20:50
以下引用金圭子于2006-12-6 12:11:08的发言:

这个我也不是非常清楚,半猜测的觉得是指:近体诗是严格要求用平韵的,非韵尾字才用仄字。
而这儿指的“松散”,就是说只要求同韵字用同平仄,可以用仄韵(比如后面琵琶行的例子),只要求在本韵字(换韵的情况下,同一个韵的尾字)内平仄一致,非韵字异韵即可。

不过我对是否是这样不了解,仅仅是看楼主的说明来揣摩的。


格律诗也可以用仄韵的,呵呵,今天一会要回学校了,周五回来以后给个例子。我的意思是格式一定是,同一个韵的韵脚(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一定要同平或者同仄,如果在这一韵里出现了不压韵的尾字(如果一韵长到4句或者以上,其中第一句以后的单数句一般都不压韵),这些字就要和这一韵的平仄相反,还是我举的那个例子来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前两句一韵,都是仄声韵。后两句一韵,都是平声韵。
“闻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六句一韵,是仄声韵(急、湿都是入声字,是仄声),所以“声”字、“多”字,就要用平声字。嗯,就是这个意思了。
作者: frantice    时间: 2006-12-6 21:06
其实作者大人引用的几首汉诗, 和我知道的有几个字的出入.
比如"骓不逝兮无奈何", 我背的是“骓不逝兮可奈何”
还有似乎“大王义气尽”,是“大王意气尽,”更妥当一点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6 21:13
以下引用frantice于2006-12-6 13:06:01的发言:

其实作者大人引用的几首汉诗, 和我知道的有几个字的出入.
比如"骓不逝兮无奈何", 我背的是“骓不逝兮可奈何”
还有似乎“大王义气尽”,是“大王意气尽,”更妥当一点


嗯,“骓不逝兮可奈何”那个是我记错了——其实我没背过这首诗,有这么个印象而已。后面那个是打错了。不好意思。
作者: frantice    时间: 2006-12-6 21:17
以下引用狒狒王于2006-12-6 13:13:28的发言:

嗯,“骓不逝兮可奈何”那个是我记错了——其实我没背过这首诗,有这么个印象而已。后面那个是打错了。不好意思。


其实你提供的版本也有依据, 网上也能搜到. 毕竟流传久了, 真本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但是论意境, 还是"可"和"意"好点.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6 22:20
继续前面的(因为觉得人习惯关注最后一贴,所以先回答了个简短的问题)

——————————————————————

方言那段的我也了解,某些普通话不好理解的韵字在常州方言里面还是很正常的。
就比如“青山郭外斜”,“斜”在常州方言里面就是读的“xia”(第三声,当然可能诗那时候是平声的,毕竟常州方言不等于当时的语言),我们上到这一课的时候,可能就比北方孩子好理解点,老师要解释为什么这个字和“家、麻、花”同韵也好解释一点。
其实我提到方言,也只是附带说明一下为什么我的“风”会念成“fong”,甚至我自己会把“ong”和“en”“eng”当一韵,因为在常州方言里面就差不多。就比如老翁,我就常常变成“老ong”(当然常州叫老者没有“老翁”的叫法,只是从常州称呼“瓮头”叫“ong头”串过来的)。而且此段本来就是说到“觉得压韵就压韵”时附带一提,无须深究
不过这次不免又多解释了几句,毕竟你一个北地女子,哪怕知道这个知识,大概也不会对这个有深切体会,不如我多说几句,或许能了解一点。

至于老姜同志自制词是有曲后词的,这个偶也知道,其实用这个来附会“现代词”的来历也有几分狡辩。而且既便我叫他“现代词”,估计也只能把三个字连起来当一个连绵词用(就是“玻璃”“逍遥”、“糊涂”),是不敢真的把他当词的。(就和我用谜语方面的例子来说明的一样,我对这些还是很看重的),这种称呼法,大概也就和把蛇叫“小龙”一样,并非真有龙能,徒具龙形罢了。
虽这么说,我只是觉得诗词言志言心,本意还是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为主,能做到带点格式自然是好,不过不能舍本逐末。虽然我那个同学用了个诗词的外貌,本意只是用来骗女孩子的,但是我觉得他这样有点内容有点思想的东西,比我徒具个外形的诗词要好的多。虽然我很喜欢诗词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格式,但是这个难度要求很高,如果做不到,与其捏着嗓子说话,还不如放开嗓子直接说散文白话文,或者就是聊天体。

【说句题外话(其实是事先打的,结果打完发现太多,不得不分出,和本帖内容无关,可以不看):所谓“带着镣铐跳舞”,就好像我喜欢《jojo奇妙大冒险》的原因一样,我觉得在有个规矩的情况下玩的游戏,才是好游戏。这个漫画之前就给出了主角方所有的能力(这个就是规矩/规则),而敌人都知道了主角能力(我明敌暗)的情况下让主角落入困境的,读者(就是我)绞尽脑汁已经觉得主角就这么点能力无法脱困的时候,作者还能弄了个法子脱困而出,而且没违反规则。这种反而让我比那种“我已经猜到下面怎么发展”(虽然有点沾沾自喜的快感)的更让我喜欢看,毕竟读书只是我和作者两个人的事情,不是在一群人中的卖弄,所以虽败尤荣。但是如果作者用的手法是突然冒出来一个新的人物(或者主角突然学会一个新的武功拥有一个新的能力等等)解决了战斗,脱出了困境,这种作品我觉得是不能称为“吊胃口”,是应该一本书直接扔去垃圾筒的(《机器猫》中曾经有一篇讽刺过这种行为)。只有主角用已经提到过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甚至让我翻到前面某某页才发现真的之前有过提到(哪怕是暗示),这样的作品才让我觉得是精品(举例:金田一最有名的那个缺角六芒星一案,新娘之死提到过的羽毛一事,漫画往前翻的确画到了羽毛,而且特地把视角拉到最前来醒目,还加上光芒来强调,虽然我还是没看到,但是心服口服,隔了这么多年,金田一全书已经忘记了,这个小细节还是记得)。这种作品哪怕他在紧要关头就“下回分解”了,我说他“吊胃口”意思也是称赞的。】

———————————————————————————————————————

不敢小看“小学”,古人谦虚的很,就和现在写论文,你也不能开个题目叫“中国文学谈”或者“中国历代史述”,说个“杂谈”“概述”,都会被先生说“自大”的,古人基本上能说弄通一个“小学”,大概已经是能拿来吹嘘的事情了,何况“一专多能”历来是推崇的(我也推崇,可惜做不到,喵啊~(;T_T)),历来总是要有个一两手绝活,才敢站到场面上来说话的。
但是我就觉得既便这样,骨子里面古人还是把这个当“小”的,这个和现代或者严格的说西方的习惯不一样,比如我们现在学数学,要学代数就要把算术学到一清二楚,学英语就要把一句话拆成N多个零件把语法分析到剔透,学历史就一定要深究“意义”,学计算机恨不得就要把硅原子间如何作用的也搞清楚;而中国古代正好相反,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完全就是上层的应用,就体现在画上,油画就是恨不得比照片还清楚,中国古代的水墨画等等就是只要个意境像不像无所谓。如果说我自己,两种极端都不喜欢,我觉得就应该合起来,该白盒子的时候就白盒子,该黑盒子的时候就黑盒子。我这段也主要是说这个意思,并非因“小学”就小看他,就和蔡志忠所说的一样:四书五经里面,《易》名字是易,但是最难,《大学》名字听起来最难,但是最容易。呵呵。
(因为是计算机用语,看你的计算机水平应该不知道,所以加个注释:白盒子、黑盒子,是指程序模块等等,前者是对内部一清二楚,后者是只知道我输入什么会输出什么,其中具体是怎么样的并不知道。后者就好比你在66rpg下载了一个脚本,你拿回去弄到能放进你的游戏里面不出问题,而并未花时间去把脚本代码一句句都理解。这个就是黑盒子)

至于《镜花缘》,你看的版本是不是故事完整,但是就到小山出海寻亲那儿,下面就几乎没有了?我看过一个版本就是这样(毕竟对于今人特别是小朋友读者来说,镜花缘的卖点就是个《山海经》罢了),原书这个才是上册,下册还有整整一本东西。虽然其实下册几乎无故事(后面有点封神榜味道的东西算不上几分故事,最多算是套式,人家玉蒲团还套个“教人戒淫”的套式呢),就是李某人一种卖弄(从其沾沾自喜的文笔里面我觉得卖弄的成分很大),但是如果真在音韵学方面有点兴趣的话,建议找一本全本的看看(最好是纸书,起码是有“璇玑图”的,这东西虽然是李某人另一种卖弄之一,不过喜欢古文的又喜欢点文字游戏的不看看真可惜了,如果你真找不到我发个图片给你,不过必须是看了小说以后),我刚刚找资料的时候看到,都恨不得写完以后再看一遍(嗯,本人喜欢重复看一本书,看上4、5遍,7、8遍是常有的事情)。

至于数学,毕竟偶还是计算机系出身的,大体是体会不到你的心态了,呵呵~

———————————————————————————————————————

至于平仄,我也是抱着比较随意的态度。而且平仄本来就是为了念起来好听、舒服,至于最后诗词变成强制规定了每个字的平仄的,我只能说是针对初学者的“上规矩”了。就和小学第一次学英语,老师说一般疑问句要回答“yes,it is xxx”等等,实际上到后来就变成“yes,it is”真和前者这样说话的反而要被人笑了。所以我说到对联,意思也是你这个如果是解释什么是平仄的也可以了,如果是真的要让读者特别是不了解平仄的人去学懂平仄(不是懂,而是学懂),最好还是用对联,所以我用了那个真钞的例子。另外我这儿说的“而诗在非颔颈联有时候还是有不管平仄的”是说错了,原来的意思是说绝句有124句压韵字的,那么第1句结尾就是平收的(比如《静夜思》的“光”字),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而对联一定是一仄一平的。不过当时想不到这么一句(静夜思的例子是刚刚想到的),最后就混了什么律诗,什么颔颈等等的,让你误会了,起码我还是知道只有律诗的34、56句可以叫颔联颈联的,那句话括号里面的“尤其是非律诗”是说“不管平仄”(就是我说的绝句第1句压韵),而不是说“非律诗的颔联颈联”,不过节省的有点问题,怪不的你误会。(唉~~本人说话唠叨,常常动则千字,又担心太长没人看,就尽可能省写,这不就省出问题来了?)

至于诗词之分,我倒是喜欢词,因为我觉得诗善于写景写物,写大气的写景物,就算有感情,也是基于景物的,也是平铺直叙的,如《巴山夜雨》这样的几乎已经是少之又少了。而词在感情方面极深,几乎可以说词就是为了感情而生的(这个感情主要是说卿卿我我、离愁、思人等等男女之情为主,不是教科书里面所谓“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之流),借用一下孔庆东的话并且改一改:如果抛去我说的这些感情,唐诗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有“离离原上草”,还有“僧敲月下门”,但如果宋词没有了这种感情,几乎就剩下几个大老爷们拿着个打击乐器在大吼“大江东去”了。
当然,这个也和唐宋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的发展层次等等都有关,唐朝还是有点类似建国初期,四方扩边,四方来朝,有点武勇的,民风还是豪情壮志风格的。到了宋朝,工商发展,享受日多,却不敌周边的少数民族,反而只能窝在家里面卿卿我我了。就好像《花间词》就诞生于偏安的蜀中,一如《宋词三百首》第一首就是某个被抓往敌国路上还有心情欣赏杏花的家伙写的。这种时代不诞生点卿卿我我的文学倒是怪事了。
不过,毕竟现在还不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也不是金戈铁马的战士,所以“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难免,我还是喜欢点直言内心的词,而不喜欢去体会山水画意境一般的诗的。就好像除非登高一呼,神气一爽才可能来个“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如果还是心情憋闷肯定只是来句“独自莫凭栏”,而不会去把“栏杆拍遍”的。


你那首词么,真看不出是今人写的,呵呵。意境悠远啊。虽然字词间仿的痕迹有点多,不过宋词对于唐诗来说本来就有这种“习惯”,习惯。

——————————————————————————————————————

最后关于域名、门户等等的,大概解释一下吧:顶级域名就是形如www.XXX.com这样的,就比如www.66rpg.com、www.tanningcafe.net这样的,这个是要花钱买的,以前是一年2、3百,最近不接触行情倒是不清楚了,大概也差不多。一般搞纯文学的人,都是申请个免费博客顶多买个空间(域名和空间是不一样的,仅仅买顶级域名,是不带空间的,空间另外找),然后会送个二级三级域名,就形如rpg.blue(当然66的bbs情况有点不一样,我只是说形如)、xxx.blogcn.com、“www.XXX.com/XXX/”这种的,我习惯性分析了一下你的地址,结果发现www.tanningcafe.net这个顶级域名也是你自己的,所以有点惊讶。不过现在想想66rpg毕竟是纯编程论坛,你这次来发文学的东西也是偶例,何况你也是做过游戏的(虽然我还没下下来玩过),我也有点大惊小怪了。
至于门户,原意是说新浪、雅虎这种没有一个专题性质的网站,对应的就是比如66rpg这样专业性的网站,我用的是自己引申的意思:就是说你应该在首页和每个页面(比如你这次给的这个页面)给一些入口,方便读者顺藤摸瓜找到你其他页面。
这个Html,起初这个H就是“‘超’文本”的意思(Hyper),最初提出超文本概念的时候,就是说这个文本上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链接到其他地方,比如你那页里面的“平水韵”“白香词谱”等等。所以一个好的网站,他也应该充分利用这点,让大家方便的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只要那个网站上有的。一般的方法就是做一个menu/菜单(不过好像也不是这么叫的,也有点是我借用这个意思),就好像一到66rpg主页(www.66rpg.com)就可以看到Logo下面那一横行的“制作教程”“文章作品”“制作素材”“原创游戏区”“周边下载”等等,点其中一个,左边还有进一步的“教程分类”“文章分类”等等(其中还有大小两类),而论坛也是一进来就有个所有版面的列表。就是这种东西(真不知道怎么称呼,唉),而你的首页就一个地方可以点(下面那个“京ICPxxx的不算”-_\\),点了还找不到入口……还要花脑筋去琢磨…………
至于在内容页加入口,最常见的两个方法是,一个是在最后加“返回”,返回到子类或者总类(一个好的网站,所有的内容页应该都按照某些类划分好,当然个人空间可以随意一点,那这个返回也可以回到总的列表页。而且我看你是有MyNote、ClassicalPoem这样的目录划分的,所以我觉得你应该是有分类的吧);另一个方法是论坛这种,有没有注意到论坛每个帖子最上面的那个“66RPG >> 文字周边 发布区 >> 文言诗词写作的一点常识”这样的东西?这个是个很好的东西,因为我有可能来到这个内容页的时候并非走正门进来的,有可能是走的搜索引擎,有可能走的比如你这样直接给的链接,这时候我一看,哦,这个帖子在这个论坛里面属于“文字周边”,那么我如果看了你的作品以后很欣赏,要找点你这个站点上类似主题的其他帖子就比较好找了。现在有些博客这个就做的很差,常常有“下一篇”“上一篇”却没有个这样的总的牌子,万一他还是个每次发点的连载,那个好了,找吧,找死你…………

————————————————————————————————

邮箱…………我外部邮箱基本上是用来申请论坛等等外加收垃圾邮件的,公司内部论坛就在外面贴了1、2次现在就满是垃圾邮件,吓得再也不敢随便公布了。
所以如果你有QQ或者msn,最好还是用那个吧,我QQ是16728525(万年隐身,现在上的也少),msn是[email protected](主要公司同事联系用,所以一般在线),这个也是我外部邮箱,不过外部邮箱收信很久才一次(1、2个月?基本是去整理邮箱删垃圾的频率),有事情还是尽可能用QQ、msn。最好的是用论坛短信呼叫(如果我还上66)

————————————————————————————————

附带问个私人问题(不好意思回答可以短信回答):楼主作为一名女性,又有如此古文化造诣,为何起这么个ID??害的我都不知道如何称呼(就只好用“你”和“楼主”两个称呼),是因为姓费或者名菲/斐(姓王?)等等,学生时代被人叫过这个外号??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6 22:25
以下引用frantice于2006-12-6 13:06:01的发言:

其实作者大人引用的几首汉诗, 和我知道的有几个字的出入.
比如"骓不逝兮无奈何", 我背的是“骓不逝兮可奈何”
还有似乎“大王义气尽”,是“大王意气尽,”更妥当一点

我记得还是“骓不逝兮奈若何”呢…………(当然是我记错了)
翻了一下,是“可奈何”

这个“意气近”倒是比较显而易见了,当然也查了一下,的确是。


昨天看书还是有点“观其大略”了,习惯性诗词跳过,特别是熟悉的,反正明白作者是什么意思了,更是跳过…………(推卸责任)


不过楼主既然就是因为抱着不可错的心态才做的这个工作,frantice发现问题了明确提出正中下怀啊
作者: 小传子    时间: 2006-12-7 00:41
此帖作精华
作者: Nina    时间: 2006-12-7 05:30
刚点开看到那个目录就迫不及待地回复了,当然此回复一看就是属于没营养那一类的,只是要让楼主看见这儿还有一个读者……

私心希望楼主还能继续写一些这样的东西~
当然,写这么多一定辛苦,所以,不过是个人的私心,私心啦~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7 18:02
以下引用传说VS天涯于2006-12-6 16:41:01的发言:

此帖作精华


[本贴由作者于 2006-12-6 16:48:26 最后编辑]

回复有精华拿咩?
作者: 小传子    时间: 2006-12-8 02:00
以下引用金圭子于2006-12-7 10:02:54的发言:


以下引用传说VS天涯于2006-12-6 16:41:01的发言:

此帖作精华


回复有精华拿咩?

因为你们的回复实在是太````所以也没有什么插嘴的心思了
只能对你们说{/qiang}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8 18:00
以下引用传说VS天涯于2006-12-7 18:00:52的发言:


以下引用金圭子于2006-12-7 10:02:54的发言:


回复有精华拿咩?


因为你们的回复实在是太````所以也没有什么插嘴的心思了
只能对你们说

呜呜呜5555~~,回复米精华,可我就只有回复会写这么多字啊.............(;T_T)
算了算了,擦擦眼泪,反正这儿精华也不会计数,也不加分也不加点,就算回复给了精华也没意义。
来,跳个舞蹈开心一下,好宝宝不哭……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点回帖后看到版主加分后修改,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就写在这里】

骗到500分,半个vip啦,开心死了,哟吼哟吼,拿去吃火锅吃掉~~(/^ǒ^)/
其实我说的东西完全和66这儿无关啦,拿了500分倒是有点烫手的…………捣鼓着最近弄点什么报答版主知遇大恩(拜 M(_ _)M,再拜 OTL,253 253),比如撺掇楼主继续写下一篇(俗称催稿)或者再掏点以前的宝贝出来…………(楼主晕倒,版主晕倒)
作者: 小传子    时间: 2006-12-8 19:01
lZ和金圭子的经验各加500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8 19:02
没看到你来,于是又(还是说了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粗粗的看了一下你咖啡屋子…………
之所以粗粗的,一个原因就是你的链接怎么都是弹出新窗口方式di!!!而且还都是用的js的pop窗口方法(就是window.open之类啦),导致不能直接拖了扔去地址栏的必杀都不行…………(甚至刚刚发现,大多数pop的js的链接都不能拖……喵的~)
拉出窗口一片不是我的习惯啊…………喵的~~~不过大概这也只是很小的一个原因,主要这样可以把责任推到你头上,于是乎捏就这样了 -_\\

还是很无限敬仰的,一个文学系的小MM,从01年就开始做网站坚持至今,多次改版尤不怠,还在高中(初中?)就已经在用vb写游戏,还写了两款(嗯,我当时也在写,不过写到现在还没写出东西来 -_\\),还有这么多美术细胞(我所奢望的东西啊)。唉,可惜在北京啊,不然真想见见是怎么样的…………对文理皆能的人是觉得很神奇的(因为我是文理皆…………三脚猫?)…………


看着看着你的回忆,刚才自己都酝酿了一肚子的追忆(一早在八云(就是‘美兽’)的帖子里面还说已经一年多没追忆的),不过想想算了,没必要在这儿大书特书,毕竟我也不是你这样大二的正是有着无限时间的年龄(我大二一年完全在无可回忆中渡过,因为我除了知道那年我玩穿了近10数款游戏之外毫无回忆,就好像飕~一下就过去了一年一样),也并非说我很老(我一直觉得我的心很年轻,哪怕是装的),只是觉得很累吧,大二时候是不会觉得累的…………或许吧…………



阿喵的说了些乱七八糟的…………说几个和帖子主题有关的东西吧,虽然版主不会再来看这么long and long的帖子,不担心被删,不过还是别太水的好。
第一,我收回这个帖子第二个回复里面说的“你早晚还是会气馁的吧”这句话,没想到是这么有长性的MM,看来在我有生之年(就是我还在这个论坛,还和你有联系方式的时候)是看不到你放弃了,呵呵~~
第二,加大肯定你是姓费而不是名菲/斐的可能……因为看到一句“狒某”…………呃,这点就当什么也没说,略过。

哦,那那个第二,http://www.161pal.net好像已经没了,就是“死火”那两个链接,也就是那个“妆里揽”,你看看怎么处理一下吧。

第三么…………还是没找得首贴所在列表的入口。
因为你那个入口们的标识实在是诡异……(呃,刚刚看到“网站导航”了,不过还是没明白,而且貌似这个东西过期了,就和炸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那种过期……幸好还有个“改版说明”,两个结合起来稍稍明白了点,虽然被“网站导航”第一句到句号处的话吓到了,但是觉得这句话的风格好像《天方夜谭》里面关在瓶子里面的魔鬼所说话风格似的,所以壮着胆子列一下大概的“网站地图”,然后问问:
闲话应三径-开店闲话-【雨的精魂】
对酌在书居-狒狒书屋-【对照记】
┣霰-散文-【苦竹·苦雨·苦茶】
┣绮-小说-【天地·古今】
┣黯-诗歌-【封锁·复仇】
┗彤-图片-【南朝金粉·北地胭脂】
妆里揽??-留言??-【死火】
金镜???-以往更新-【尘埃】
斑竹暮烟余-拜见斑竹-【私语·彷徨】
没找到??-更新通讯-【大纛】(没找到具体的页面,就是首页下面那个iframe?那个看代码也是“无标题文档”啊)
(对非正楷都不识的,认错莫怪)

盘算来去,这种“教材”性质的东西理论上应该放在哪里?
在散文、小说处翻找了一下,除了找到两个不应该在这儿的游戏以外,米有…………而且因为都是弹的新窗口,都无地址栏,无法从目录结构上找规律(其实是累了,懒得一个个去Ctrl-N了),于是只能彷徨的来问了…………是为第三…………

第四么,一时想不到了,因为连写带看也就1个半小时(从上上在66的回复时间来算的),回上一个帖子之前半个,然后开始写,又看了半个多,带着看的写又是半个小时。所以真的只是“走马观花”。而且因为一边写一边看,忘了一些话(比如我记得我应该有两个“另”的)。就大略写点吧,等你回来看了互动了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


另:仍因不知如何称呼(你自己都提到狒狒这个称呼是想废掉的),而且这么长的文章其他人看到就会掉头了,所以干脆用第二人称了。ok?
作者: 小传子    时间: 2006-12-8 19:11

冻结了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10 08:04
在另外的论坛,看到有挖坟的,居然挖出我一个“现代词”时代写的串韵的:
http://www.jgames.net/Display.asp?RootID=114723

现代词·秋思
夏已离,暑意丝丝去,猛回首已是枫叶红满地。
叹一句“花将稀”,贺一句“收获季”。
只一声“秋至矣”,却勾起多少思绪!


举例来说明“念着顺口即时压韵”,哈哈
作者: 劫监者    时间: 2006-12-17 10: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17 10:45
以下引用劫监者于2006-12-17 2:26:32的发言:

看了你们俩的一来二去帖……

感觉……嗯……

很晕……

另外,却意外发现
以下引用金圭子于2006-12-6 11:39:11的发言:
不过现在被姑娘一挑明了,



LZ竟然是……



[本贴由作者于 2006-12-17 2:27:43 最后编辑]


呵呵,是不是我写希腊神话那篇有点不正经的缘故。
作者: 劫监者    时间: 2006-12-17 1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狒狒王    时间: 2006-12-17 10:50
烧水等着洗澡呢,呵呵。安全起见,不要版聊了,Q:40043710
作者: 金圭子    时间: 2006-12-17 10:52
我都想问你还不睡了…………(我在称夜深人静公司没人的时候做一个配音的教程,写了4小时的朗读稿了-_\\,眼睛不知道到时候还睁的开么…………)
作者: 叶舞枫    时间: 2007-5-1 03:47
发布完毕,
LZ VIP += 3
http://rpg.blue/web/htm/art407.htm




欢迎光临 Project1 (https://rpg.blue/)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