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句话】“If you wanna know what God thinks about money,look at who he gives it to.”——《通勤营救》。可能是电影制作方文案引用的哪个著作,或者是他们现挂的吧
【哭诉】
感觉挺悲哀的: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例”的引申——介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熵增的世界——是故国王唯一在乎的是他的王位,大臣唯一在乎的是他的官位,无论他们做好事还是坏事,都只是表象——他们唯一做的事就是在乎“业绩考评”,除此之外基本别无他求。就像学校里的老师,名义上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实际上就是“上面考评什么,老师就干什么,多了什么也不干”,因为人的时间和心力远没人们想想中那么充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有时也会受缚于人情世故,为什么有时候校方也会包庇“犯了小错”的(升学率)优秀的老师,就是因为学校需要这个来招生、生存
回到游戏里来说的话,为什么有时神会怜悯善良的人,而有时候又不会呢?这应该是个伪命题,抛开所有的表象,看看世界上无论善恶果报,发生的“最容易发生的事”、“绝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就能反推出“全能的神的愿景”,否则,他就绝不是全能的
也许有一天,霍尔德、埃里克、拉尔夫、阿尔西斯能从世界的各种现象中,渐渐窥得一点点《RPGmaker》的原理,然后幡然醒悟
【类似的设定】
如果单说“原来没有困难,困难不过是‘好人’创造出来的”这种设定的话,最近记得的就是(感觉网络小说里这种桥段挺多,但大多不记得了):
1.真人版《进击的巨人》(上下篇)
2.另外还有《蛊真人》里有一个桥段:“方源杀死了所有反抗的石巨人,唯独留下一个被招安的,然后操纵他充当‘勇者’的角色,自己充当‘魔王’,以压榨所有[新生的]、不明真相的石巨人的劳动力”
3.还有《雪国列车》里“帮助贫民的、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同志,其实就是富人的首领,而这个秘密只有两个领袖知道”
4.还有《煮酒论西游》(吴闲云)讲述“孙悟空vs黄眉大王”时,米勒也扮演了这种角色,不过这本书写得实在令人一言难尽...好在有些观点可能还算比较有考据
如果延伸一点的话,变成“反英雄主义”,可能还包括:
1.《真三无双》5、7代的诸葛亮拥有一双黑白手套,“黑白手套”通常是周瑜、司马懿的设定。无关作者思想的话,这种手套仍令读者感到“一手黑,一手白”
2.《神鬼寓言3》,当玩家推翻了哥哥的残暴统治,却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也没有一个更好的出路,以带领大家避免重蹈哥哥的覆辙。心里难免觉得“我ci,ao,原来跟哥哥没关系,这国王谁干谁魂淡”QAQ...
3.《星球大战》,当主角杀死达克维达,却突然发现他是失踪多年的爸爸!所以在以后,每当看到boss的时候,总难免差点脱口而出“爸爸!”...比如《黑道圣徒2》剧情末尾,有个“大家都被外星人抓走,洗脑后变成了电影角色”的桥段,然后杀死boss后...真的是爸爸
4.只要信源充足,总有这种争议: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比如冰心之流与林徽因之流的口水战,比如袁崇焕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比如“嘉能可”的争议...等等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