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 296 |
VIP | 0 |
好人卡 | 0 |
积分 | 317 |
经验 | 5669 |
最后登录 | 2025-1-15 |
在线时间 | 1718 小时 |
Lv5.捕梦者
- 梦石
- 18
- 星屑
- 13693
- 在线时间
- 171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12
- 帖子
- 1795
|
其实......倒是大概能理解楼主听到那番话想揍人的心情,因为在对我的想法进行详细了解之前就说两次【你可能觉得】也会让我有点火大,而且虽然是在夸奖但听上去就好像在说“你再努力一点就赶上我现在的认知了”,对方丝毫没有恶意这点反而不舒服。
不过关于那位朋友所看的究竟是杰作还是废纸的问题,在没看到实际作品前是很难根据“恐怖、科幻”这个形容来判断的,就算看完之后我和楼主的想法达成一致,也可能只是因为我和楼主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角度近似,没法证明它真的是垃圾。所以先把这个不解之谜放在一边,来说说想象力的事。
想象力在这里应该可以理解成根据文字对情节和场景进行“再造”的能力吧,我觉得这个“再造能力”会受限于读者的知识范围和关注点。以我自己来说,对推理小说里的作案过程并不是特别关心,觉得犯案动机更有趣;也就是说即便作者在十分精妙的地方提供了“线索”我也并不会根据这些线索去想象犯罪手法,也难以判断“手法”是否巧妙。如果看到最后发现犯案动机很平常的话,对我总体来说就是一篇无聊的故事。
关联到“恐怖”相关的故事也是这样,说到底为什么我认为很恐怖的东西友人却不是这样认为,或者为什么我小的时候认为很恐怖的东西现在觉得并不是那么恐怖呢,大概也是因为从那些“细节”中延伸出来的东西不同。上学期间是觉得伊藤润二画的东西很恐怖的,长大以后就会想“原来只是用夸张的表现去隐喻一些东西”,由于注意力从表象转为中心思想,所以就不太容易从画面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联想出更多更恐怖的事。这种转变说不上是进步或者退步,虽然我能更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了,但是也因为对于细节简单粗暴的概括(“一间冒黑烟的卧室,好明白了,下一页。”)而错过了一些细思极恐的画面细节。
在我向其他人“输出”自己写的东西时也是这样,友人们会忽视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并对相关细节进行极其笼统的概括,而这个概括里的细节才是我主要想表达的,所以这么一概括就确实变得要么俗套要么不知所云了。
在听到他们复述我的故事之后我了解了这点,并向他们指出“这里是伏笔,所以我这个故事其实说的是......”他们才表示“呀,要是设定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还不错。我还以为......”
虽然也不排除这是友人们的温柔,但是大概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触角所延伸的方向有差异,要想让他们注意到那些细节就不得不在原文中多加一些引导。
所以那些楼主的朋友喜欢的书籍大概提供了足够的细节让那位朋友延展自己的想象力,最终“再造”出恐怖的景象。但是楼主对那些细节并不关心,而楼主在文学中一贯想寻求的东西那些书籍里并没有,因此会感觉到并不恐怖甚至不知所云。
至于揍与不揍这样的事,人类的纷争自古以来都很容易发展到必须要通过真人快打才能解决的地步,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即便通过真人快打也很难解决问题。且诉诸于物理手段的说服有时会被认为是在口舌之争中步伐紊乱之人才会选择的下策,如果你的对手恰好也这样认为的话,在你发动物理攻击的刹那就会触发对方的防御魔法,其效果足以让一个没上魔抗的人吐血三升。所以建议楼主潜心修行磨练心性,到达对那些书籍泰然处之的地步,到那个时候至少出拳时手是稳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