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 0 |
VIP | 25 |
好人卡 | 0 |
积分 | 1 |
经验 | 126953 |
最后登录 | 2020-5-5 |
在线时间 | 39 小时 |
Lv1.梦旅人 粉蜘蛛秀秀
- 梦石
- 0
- 星屑
- 76
- 在线时间
- 3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6-4
- 帖子
- 384
|
这个帖子这么受人关注了
先不管柳之一这些内部方法怎么得到的
柳之一不解释。。。。
。。。我来解释下这个强贴吧
我到后面也有些疑问,麻烦柳之一解释下吧
如有分析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hx}
[quote]
RtlMoveMemory_pi = Win32API.new('kernel32', 'RtlMoveMemory', 'pii', 'i')
RtlMoveMemory_ip = Win32API.new('kernel32', 'RtlMoveMemory', 'ipi', 'i')
一个是 传送字符串到内存 参数1:字符串 参数2:地址 参数3:长度
另一个 传送整型到内存 参数1:整型 参数2:地址 参数3:长度
def _dump(limit)
data = "rgba" * width * height
RtlMoveMemory_pi.call(data, address, data.length)
[width, height, Zlib::Deflate.deflate(data)].pack("LLa*") # 压缩
end
这个方法是开辟临时内存空间的
"rgba"看作是4个字节
data = "rgba" * width * height
像素的集合块(其实是开辟内存空间,并没有实质内容,就是字符串"rgba"的循环)
RtlMoveMemory_pi.call(data, address, data.length)
把像素集合块存储到内存地址
记得这个定义的时候是传送字符串么 就是把"rgba"的字符串循环存入
实际已经占用了内存
参数指定了数据块,要传送的地址,数据块长度
[width, height, Zlib::Deflate.deflate(data)].pack("LLa*")
这个是把宽度,高度,数据组成的数祖转换成2进制形式字符串组
这里转换3个数据
第一和第二个是把bitmap的 宽度,高度打成长型(一个字节用C,超过一个字节用I或者L)
第三个a*是先把数据块所有字符串用Zlib压缩成压缩数据 然后打包成ASCII形式
不过这个不知道这么做有啥用。。
纯粹打包下成字符串 也没有带入变量
请柳之一解释。。
def self._load(str)
w, h, zdata = str.unpack("LLa*"); b = new(w, h)
RtlMoveMemory_ip.call(b.address, Zlib::Inflate.inflate(zdata), w * h * 4); b
end
这个是定义从内存读取像素点阵块
w, h, zdata = str.unpack("LLa*");
记得之前的方法最后已经把数据打包成的字符串组么
这个就是把字符串组里面的数据打包还原成数组
感觉和之前那个没有带入变量的字符串组有点联系{/gg}
并且分别传给变量w,h,zdata(还未Inflate)
b = new(w, h)
生成bitmap对象 带入b
RtlMoveMemory_ip.call(b.address, Zlib::Inflate.inflate(zdata), w * h * 4); b
把Inflate后的zdata数据 存入对象偏移后的地址(这个稍后解释)
这个api定义的时候是i型的 因为存入的是实际rgba像素值和透明度值了
并不是之前那个定义为p的"rgba"临时字符串组 这些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wx}
def address
buffer, ad = "xxxx", object_id * 2 + 16
RtlMoveMemory_pi.call(buffer, ad, 4); ad = buffer.unpack("L")[0] + 8
RtlMoveMemory_pi.call(buffer, ad, 4); ad = buffer.unpack("L")[0] + 16
RtlMoveMemory_pi.call(buffer, ad, 4); return buffer.unpack("L")[0]
end
这个adress方法就是定义要存入的地址
返回的是一个地址
buffer, ad = "xxxx", object_id * 2 + 16
buffer = "xxxx" 定义字符串"xxxx"
ad = object_id * 2 + 16 定义初始化内存偏址
object_id是 是这个bitmap对象的内部分配的id
根据ad = object_id * 2 + 16 判断
这个object_id 和对象存放数据的地址有关
RtlMoveMemory_pi.call(buffer, ad, 4)
把字符串"xxxx"存入初始化内存 地址为:object_id * 2 + 16
ad = object_id * 2 + 16
ad = buffer.unpack("L")[0] + 8
ad = buffer.unpack("L")[0] + 16
这三个地址分别 存入4个字节 也就是 "xxxx"
概括就是 存入四个字节"xxxx" 偏移4个字节
再存入四个字节"xxxx" 偏移12个字节
再存入四个字节"xxxx"
不知道有什么用....{/gg}
最后返回的是
return buffer.unpack("L")[0]
应该是实际数据要存入的内存地址
解释完毕....
我也补充下疑问...
return buffer.unpack("L")[0]
应该是实际存放地址开始部分
但是之前的注释
# [[[bitmap.object_id * 2 + 16] + 8] + 16] == 数据的开头
应该是相等的地址。。。。
但怎么想也联系不到一起。。。{/gg}
其实也就是object_id 和 buffer.unpack("L")[0] 的关系
麻烦柳之一解释下。。。{/w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