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 42 |
VIP | 0 |
好人卡 | 0 |
积分 | 109 |
经验 | 0 |
最后登录 | 2024-10-28 |
在线时间 | 555 小时 |
Lv4.逐梦者
- 梦石
- 8
- 星屑
- 2882
- 在线时间
- 55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1-8-13
- 帖子
- 625
|
本帖最后由 asukalin 于 2024-8-29 11:44 编辑
38
词汇失效,语言不通,说话与阅读越来越难,有效沟通越来越不可能。无数个“双引号”也无济于事,他人听不懂,不想听。人与人之间,如今唯一能感受得到的、真实的、确凿的东西,只有敌意。哪怕是缘由不明、目的不明的敌意,至少也是真实的敌意。
与之相比,善意就不一样了。如果缘由不明、目的不明,善意就是虚假的。善意与恶意并不对称,就如善与恶并不是对立面。
39
语言学家说, 人类历史的各种文化的各种时代的各种自然语言中,正面词汇(“好”、“对”)的否定(“不好”、“不对”)都可以置换成负面词汇(“坏”、“错”)而不影响句子原来表达的意思,但把负面词汇的否定(“不坏”、“不错”)置换成正面词汇(“好”、“对”)却会大大改变句意。
你这游戏很无聊 ≈ 你这游戏不好玩
你这游戏好玩啊 ≠ 你这游戏不无聊
40
不是所有真相难辨、似是而非都是罗生门叙事。
罗生门叙事,之所以真相难明,是因为信息不透明:有人说谎、有人瞒报、死无对证。如果有全知全能的上帝,祂还是知道真相的。
父子骑驴叙事,很可能本来就没有真相,因为事情的核心并非客观现实,而是人的感受。你问那对父子他们是否同情那只被他们骑着的驴,他们会哑口无言,瞬间失语。
猎女巫叙事,由始至终,“真相”都是清楚明白的。被烧的就是女巫,无人误解,矛盾冲突的症结是人们要女巫死,而女巫也有充足的理由应该去死,但同时有的人也有充分的理由同情女巫,女巫也有充足的理由宣称自己的死是莫须有、是枉死、是冤死。
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小偷家族》和《怪物》,都是在围绕这几种叙事做的文章。
41
你可以把理解《怪物》事件真相的过程视为剥核桃。
首先,你以为那是校园暴力叙事,以为那是受害者-加害者的问题。
然后,你以为那是猎女巫叙事,准备开始抱怨人言可畏、世道不公,有口难辨。
再走深一点,你会开始绝望,陷入罗生门叙事的绝望,嚷嚷着这个世界是地狱。
再往前走几步,一层一层剥开“迷雾”,你会发现在核心处等待着你的并不是虚无,而是同性恋-酷儿叙事。这不是洋葱,而是核桃。它是有核心的。
那么,作为观众,你就满足了吗?心安理得了吗?
“校园暴力是假的,罗生门是假的,酷儿才是真的。”
这样以真和假来划分世事,你得到了心安,这就满足了吗?
42
你们也是时候,想个办法,摆脱“真 vs 假”、“对 vs 错”的评判视野了。
这个世界,真正条理分明、能说得清楚明白的事,本来就是很少的。考试总是700分满分的优等生也未必比考试总是100多分的坏孩子更会学习,总有很多高中生是你想象不出是什么样的。
4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信。
我个人很讨厌“真相确凿”的故事,喜欢开放性的叙事。
例如《第三度嫌疑》,将它理解成司法犯罪剧,将它理解成社会批判剧,将它理解成对作者之前作品《步履不停》《空气人偶》的一场“清算”和“背叛”,都可以。正确答案不存在。
相比之下,《怪物》就逊色多了。故事的“真相”是确定的,就是那个意思。全片看完之后,你基本上没有什么辩论的空间。
我这种人就很受不了《怪物》那种叙事方式。
这就是我的迷信与偏见了。
如果我是推理小说里的侦探,我肯定是很会钻牛角尖的那种。
显而易见的“真相”肯定是红鲱鱼,肯定是烟雾弹。
如果你在凶案现场附近就抓到了一个人,拿着凶器,全身是血,那么他肯定就不会是真凶。
万一,他就是真凶呢?人就是他杀的呢?
万一,事件真相就是这么显而易见、单纯简朴呢?
犯偏执病的侦探决不认可这种真相:
作者怎么可能写这么单纯的故事啊?他弱智么?
这也是一种迷信和偏见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