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 7 |
VIP | 24 |
好人卡 | 24 |
积分 | 2 |
经验 | 10343 |
最后登录 | 2023-5-26 |
在线时间 | 2133 小时 |
派大星
- 梦石
- 0
- 星屑
- 195
- 在线时间
- 213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9-18
- 帖子
- 2652
|
加入我们,或者,欢迎回来。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无双sxa 于 2012-2-15 14:35 编辑 ' n' L5 V! J8 O; w3 g4 A
7 m0 Y; V6 H9 Y R; F/ W A! ^" n原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595449.htm8 q1 h: N" X; d# y( ]7 U
" p! u0 J0 S7 p, ~; R$ v劣根性是指人类固有的不良品质和不健康的心理需要,这些劣根性就是人类之所以犯罪的根源所在。" d j; N6 l1 E% d! h" K R
1 G5 s) i2 U7 J( L
民族劣根性1 ]8 i- {1 U, L. A0 n2 a F7 E
- Z, h1 I! {5 ?1 N x% I
所谓一个民族的劣根性就是指:一个民族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共同的、严重的缺点。这种缺点可能是由于人种关系天生的,也可能是这个民族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O) } V1 h `$ A. M% U V
1 E; l# i3 z6 Q! g
一、缺少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z. ?+ G4 [" i0 [/ @
3 g" H: F5 r1 p7 ]6 q e 人云亦云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的教育体制,中国人常不爱对外界的信息事物作理性认真的分析思考判断,倾向于将道听途说的东西和书本上的内容不加选择地作为真理,接受下来。因此,谎言在中国特别容易被散播,历史特别容易被扭曲。
8 {3 l3 t7 g7 A' V Y
* q2 I% G7 T; h9 ^6 i二、缺少对事物真实性和精确性的基本尊重) c" T8 ]; \+ i5 {" s
7 k" x+ L9 [8 I 我们这个民族弹性总是特别大,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长年累月的毒害。一句话,可以说成这样,也可以说成那样;一件事,可以这样办,也可以那样办;既定的法律规则今天可以这样解释,明天也就可以那样解释。如果有需要,不真实的东西很容易就被编出来。因此,谎言在中国又特别容易被制造。假大空的东西在中国一直极有市场,中国人大多做事不太认真。
/ X9 ^( C2 |! p
! b* q T! _/ x6 f三、缺少对他人优点的发现
/ H" z! V% u2 H' j; z: V
, K% ]+ W" F) b0 A$ `$ K9 q9 m 喜欢发现别人的缺点,好为人师。国人在看别人的时候,总在心里把自己设定为最好,然后去发掘别人身上的短处,同自己的长处加以比较,或者,把别人的长处以有利于自己的论证方式解释为短处,从而得出人不如己的结论,典型的阿Q精神。有时虽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在表面上恭维一下,但心里总还是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这样,就失去了通过学习别人而使自己进步的诸多机会。优等生不仅得不到尊重,反而常被小人陷害-你不是在我上面吗?我把你往下拉一下不就扯平了吗?整个社会不是大家向优等生学习从而向上,而是向下或不上不下,这样一来,就发展得特别慢。
# [" U( q8 [0 v& n w. R/ @& C4 m! a
四、喜欢通过侮辱或嘲笑他人缺点得到满足。
' i3 R8 B4 x8 j" s7 g# x5 { * e9 W6 ^7 Z. s' e" o
我们这个民族也许是太多灾多难了,太需要点快乐了,即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不了,也要通过侮辱嘲笑别人来得到。快乐不是来源于自己的奋斗所产生的成果,而是通过挖苦别人,甚至是无中生有地编别人的段子来得到--没有比这个更愚蠢的快乐了。但你不得不服,很多中国人就是这样通过观察别人的弱点,编造别人的丑事来在心理上自慰,从而产生满足感,在心理上达到平衡的。谎言在中国又特别有被制造的需要。& H) p4 c2 M2 I# C5 V9 m9 M
! m* Y( m/ v( |' A' s# L
五、爱将个体或部分特点扩大为集体特点2 o9 a* P- }# f) L7 E
) }6 R+ X) r" [' Q8 O1 x" L& a 众所周知,个体有集体的某些特点,也有集体没有的某些特点,或没有集体的某些特点,但我们这个民族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集体主义,常用集体代替个体,久而久之,就容易把集体的特点硬套到个体的身上,而不先作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得认定个体就和集体完全一样,千人一面。这一点,同以上几点又有密切的关系!9 F' v* {7 ^7 g& n5 k$ \
; P! x6 S$ B1 J. D8 L# c 自私其实是人类都具备的劣根,但是由自私衍生出来的种种其他劣根性,相对而言,我国中华传统美德也极其丰富,有勤劳,朴实,勤俭,大度,英勇,真诚,清廉等等。& p+ J: h1 X% W A- x' B
: Y1 Z4 @8 q( L) V, ?+ W* n. F 所以,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大家应该去糟存精,看清我们自身内心所存在的劣根,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
7 V& w: q) U/ ]0 z n5 n 6 l( \! Q# [7 ^# t" {
劣根性不能完完全全的被驱除,因为某些劣根性是人下意识的判断。但是通过人自身素养、素质的提升,从某些角度来说也相对减少了劣根的存在。& o+ T9 v/ \) r5 C5 V. C8 G8 M
( [( |, h" y" M+ | 很多时候直接由劣根心理所控制,从而表现到行动上,最终完成中国人劣根性的整个造型。最具类型化的劣根性心理大致有十种。: F* F# c- ~( p. L
# @' M' L2 ]. _分析
1 Q9 x* P& | x% ^, [! }5 ?# t, f+ h: E/ [: o4 g( ~
一、旁观心理
5 y* H5 ?# ^) K4 K+ y( {
`# H2 h9 j# w' z+ K 大都是"看戏的不怕台高。"世上许多事,不论事好事坏,好像与自已没有多大关系,自已只管袖手旁观,像看戏一样。如果事情好了,自已自然要有一份,事情要是不好了,自已也只不过是个旁观者,与自已也没有多大关系。最多,也就是再换个地方过活就是了。因此,在中国,看热闹的多,真正能站出来仗义执言的少。就算有人出来仗义执言,也往往得不到帮助。为什么?因为人们只不过是来看戏的,是旁观者,戏中人的悲欢自然是与看戏的没有什么关系的。相反,如果一个旁观者一定要去关心戏中人的生死,那便是看戏人入戏了,倒是要被别人笑话的。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是看热闹看得看不下去,要站出来干预剧情的发展,最后不仅深陷剧情中不能自拔,还会被看戏的人们所笑。
* N4 ^; h6 }- P: m ]$ I/ }- W# B6 q
二、过客心理
4 z4 k& U' k1 E5 c7 K
! Y& v! z8 j! c% c+ k" R 中国人到一个地方,仿佛都没有打算长久住下去,只是一个过客而已。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往往就不关心所居住地方的兴衰。既然不是自已的地方,自已便也无须为这个地方作什么贡献,要做的只是这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可以索取、可以利用便赶紧索取了利用了去。于是,许多不可思议的吃子孙饭的事情也便见惯不怪。其实这也好理解,虽然吃的是子孙饭,但既然没有打算长住下去,吃的也便是别人的子孙饭,不干我的子孙饭事。有个人说过,"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是啊,那时我的子孙早已不在这里生活,这里洪水滔天有什么关系。现在许多当官的,一当官就拚命刮地皮,刮得寸草不生。为什么那么狠呢?因为他的子孙是不会在这里长住的。他们不是已到大城市安居,就是已安排到国外留学,到时候凭着刮的地皮钱,自然是地球哪个地方好过就到哪里,在一个地方刮地皮刮得再厉害有什么关系?3 r: J6 M {7 z; C/ y: Y! S
& W; u2 R/ C) w3 ]$ T三、官位心理! M+ T- H; E4 r5 S9 U8 ~4 ~, A
* H6 i1 T! K: ?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中国,官位主宰了国民的一切,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反映到国民的心理上,就是唯官位马首是瞻的官位心理。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否正确,不是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是看其言行官方认可的程度如何。只要是官员,哪怕是不入流的楼道长呢,也常常能断是非。当然,官员的话其"正确"程度要看其官位大小而定。在科长面前,处长的话就是真理。在处长面前,厅长的话就是真理。但厅长的话再正确,遇到了省部长,厅长的话也只能算放屁。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省长的秘书,他的级别肯定低于副省长吧,但他的话常常又比副省长正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不是他自已,而是代表了省长。这时,由于他的话可能就是省长的意思,副省长哪怕官位比他高,但说的话也只好暂时算做放屁了。! d1 p$ |7 E3 Z9 C& ~% l5 I$ o
/ W# i# h) q3 V9 D2 l, L/ ?四、狗苟心理$ K/ P+ k( ]: C' w% i7 O
- V5 K3 w+ T8 X( B
狗的生命力何其强,强到一般人打不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狗是以活着为最高目的的,为了活着而活着。只要能活着,狗们不怕付出任何代价,也可以不要活着的质量,只要活着,怎么样都行。因此,狗有一个最怕嗜好,那就是吃屎。屎虽然臭,却能让狗活着,虽然这活得实在低贱,实在不值,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活着,即使是一只丧家狗吧,也总有阔起来的可能的。虽然在口头上,中国人对狗的生活态度很不屑,甚至把很多没有质量的活着不屑一顾地贬斥为"蝇营狗苟",但很多中国人,却是很熟练地掌握着狗苟的技巧,一有机会,就狗苟起来。比如说,有的人被人撞了,撞人者逃跑了,幸好遇到了好心人,被送到了医院。按理说,这个人该好好感谢一下这位好心人了。但撞人者跑了,不仅感谢好心人的费用无法落实,就是这医疗费也没着落了。怎么办呢?抓不到撞人者,救人者不在这里吗?那就让救人者救人救到底吧,指这救人者就是撞人者,要他负担一切。凭着中国人的聪明,理由是好找的:不是你撞的,你干嘛救我啊?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啊?虽然良心是没有了,但到底解决了医疗费用,也算运气不坏。类似这样的事多哪!只要对自己有利,能让自已过得好,管他什么道德啊、良心啊,可劲地造吧!- H& O/ d7 @- L( F9 X: F9 ?& Q
2 z ^. E. F/ z1 K
五、从众心理 I P, S8 O" K5 \$ P, r# u
9 g* q3 u8 u" n4 b# ?/ U 中国人很聪明,老想着吃水不用挖井的好事。凡事不出头,等别人造出规模来,跟着别人跑就是。为什么呢?因为走在前面总是有风险的。不是"枪打出头鸟"嘛,不是"出头的椽子先烂"吗?为了不被枪打,不先烂掉,便都争着做缩头乌龟。对于出头的人他们有两种态度。如果出头失败了,被抓起来了,甚至要砍头了,这缩头乌龟们便得意起来:你看,我说吧,没有好结果吧?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先见之明。得到砍头的时候,还可以去瞧瞧热闹,不仅得到了一场免费的娱乐,还多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要是出头的成功了,这缩头乌龟又会争着去表忠心了,并准备好了斥责别人当缩头乌龟的说词,以此表明自已其实也具有出头的勇气与智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家都争着献媚,自已去献一献大约也不会错的。再说了,即使错了,大家都错,我错了也不吃亏。要是我不从众,要是大家都对了,我一个错了,岂不是亏大了。仿佛这错与对,因为人数的多寡,倒显得错与对也不是原来的错与对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往往一个领导人错了,会让全国人都跟着错,从而造成民族的灾难的缘故。国家的治理,有时候还真得照顾这种从众心理。不是说法不责众吗?马德mai官案发后,由于当地行贿mai官的人太多,当地便只好出台了一个政策,只要限期交待清楚,就可以免予追究,这mai来的官就可以照做。
" i2 [* L) `! E% g) o
0 H! o" q4 h6 W! Q& ~$ _六、例外心理2 F' V. Q* O+ r
9 W, ^& ?7 I& j) m- Q 在中国人心目中,所谓法律呀、道德呀、规矩呀,仿佛都是为别人设定的,自已总是一个例外。有了什么好事,自已可以例外得到,有了什么坏事,自已又可以逃避惩罚。为了证明例外的合理性,这些希望享受例外的国人总会找出种种理由,虽然这些理由未免牵强甚至荒唐,但也足以支持这些国人坦然地享受着这些例外。刘邦只不过是一个无赖,一旦夺得天下,便要寻找自已理当作皇帝的理由。因为皇帝与普通人总是不一样的。过去刑不上大夫,作为皇帝,自然可以有很多例外之处。那么有什么例外的理由呢?后来终于发现,刘邦乃上天之子,是斩白蛇的赤帝。于是老百姓便恍然大悟。刘邦这天下便坐得安稳。在一般国人心中,对这种例外似乎也很认可。承认例外存在的合理性,便也给自已以后的例外留下了方便。虽然不能例外地做皇帝,但例外地开开后门总是可以。即使犯了法,只要有人罩着,便可来个其罪当诛,其情可免了。在这种心理下,例外便渗透在国人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不管什么规矩、法律、道德,总会有人在约束之外。再大的罪,总也可以法外开恩。不存在开不开得了,就看你是否具有足够例外的资格与关系。6 h1 I2 I# D1 m# M# Y9 Q( M& U
: M0 ~8 W, D' K七、奴性心理
; L* w- h6 S2 N/ e
6 }, G: |8 X% F3 s 中国人有一种做奴隶的惯性心理。虽然现在讲民主,但在国民心底深处,从来就不认为世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他们看来,取得尊严的方法不是争取民主,而是怎样从较低的等级走到较高的等级。因此,一旦取得了一点地位,见到自认为比自已低等的人,他总会不由得摆出一幅主子的姿态,仿佛别人的生死,就全靠他的赏赐。然而,一旦遇到了他自认为高贵的人们,他的膝盖便陡然失去了支撑的力量,要不由自主地弯下去,那脸上便也陡然集聚了花一般的笑容。当然这笑容的多少,要看主子的地位高低。只是这张脸对人的记忆,更多地是依靠脑子对地位的判断,对主子的面孔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同一个主子,一旦他从台上到了台下,那笑脸便也会陡然减少至没有。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历史经验的积累。中国有句成语叫杀鸡儆猴。中国历史上,许多不愿做奴才的,都被无情地"咔嚓"掉了。"咔嚓"得多了,人们的奴性心理便习惯成自然了。
& H( k9 u5 w% @9 X7 Y- U1 x* i! ~! ` y% s
八、势利心理
; v. m6 A. B U( g" d% T, P 2 @; H% k" K% e; R0 n# q' u
中国人从来就是"打得赢的是哥哥"。看一个人是高是低,与他的品德没有什么关系。品德这些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至多只是胜利者的花环上的装饰品,决定不了人的褒贬的。正因为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对一个人过早下结论便很难。那么,等到什么时候可以下结论呢?那只有等到他死了,一切都会有个结果。所以要盖棺论定。也就是说,即使死掉,棺材还没盖盖,就还不能下结论,他就有还要死灰复燃的可能。既然结果如何决定了世人的评价,为了打得赢,便可以不择手段。于是在中国历史上,谁最流氓、谁最无耻,谁就可能赢得胜利。虽然赢得不光彩,但只要赢了,世人便不会过多地责备他,并且还心甘情愿给他当奴隶。因为他是胜利者。那些有些仁义之心的人,不仅其仁义之心会被流氓的人所利用,而且还要被世人嘲笑这种仁义为妇人之仁。大约,一个男人像妇人一样仁义,便是最没出息了。宋桓公就是不忍心对楚军半渡而击之,最后才兵败致死。项羽本来也可以挟持刘邦的父亲而制他,哪知道刘邦一点都不心疼,最后说二人既然结义,我父即是你父,让项羽真地动了心,不敢把刘邦的老头子怎么样,对刘邦也有些无可奈何了。相反地,那些耍得了流氓的,不仅治得对手一楞一楞的,在历史上还要留下善于"将将"的美名来。
0 _# p1 O4 q4 L2 R1 R' K: n+ O" ^5 ^. c. j& p
九、美言心理
* A+ U3 Y9 G- D' Q) T5 ^$ C 2 t8 O& V% c. P' k
虽然古人也有人指出,"其言者甘,其心必苦"。但中国人心里,仍然乐于听好话,说好话。就像鲁迅说的,小孩子周岁吧,贺喜的人都要说什么长命百岁、富贵吉祥,虽然明知道是没有根据的胡说,但也是说的人喜欢,听的人高兴。要是有人说"这小孩将来要死的 ",虽然这是一句大实话,但所有的人都不会愿意听,说话的人便要吃别人的冷脸。人在从猿变化的过程中,之所以要讲话,是因为心里要表达自已的意思。但中国人进化得太快,说话就不仅仅是表达自已的意思,有时还要表达别人的意愿,甚至就是一部演奏的机器,只为博得对方的好感。表达自已的意思得说实话,中国人这种功能已逐渐褪化,常常只在私下里说,有时甚至一个人生下来,就可以不说一句实话的也有。而说好话,倒是随处可见。这些话,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提炼,已是约定俗成,系统成套,已完全偏离了这些语言原来表情达意的功能。就好比天亮前公鸡要叫,晚上来人狗要吠一样,已经完全脱离了其语言系统的功能。不谙中国文化的人要是对这些话认起真来,肯定会贻笑大方的。, @3 F: S" `6 W v) X/ g
' a+ C/ M9 [# @9 f十、怀旧心理3 D# D! N! ]) O8 U" t/ P
4 K( C, G1 M: V; r/ [$ `) X2 m6 ] 怀旧,如果仅仅只是限于对老朋友、老同学的情感,倒也充满温馨。但是中国人的怀旧可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将怀旧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对一切新的东西的排斥。这种怀旧,从经济意义角度来讲,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不管什么东西,尽管其旧,但因为运行已久,便也少了诸多风险,对于其运行的管理,也是驾轻就熟,比弄一个新的系统确实也省事得多。从另外一个层面讲,一套旧的系统,一旦运行久了,便也有诸多的利益阶层附着这旧的系统生存,要抛弃旧的,势必也牵一发而动全身,令许多既得利益者不快,也是费事过甚。在这一种怀旧心理下,新的东西要出来,总会面临着无情的打压。于是,在中国,改革,便往往充满了极大的风险,改革者也大多没有好下场。商鞅是被车烈了的,谭嗣同是被砍了头的,王安石生在不杀大臣的宋朝,没有因改革而死,但最终也被免了官。也许正因为怀旧,不愿丢弃旧的,新的便也生长得慢,以历史悠久著称的古老中国,便犹显得苍老而步履蹒跚,难以活泼起来,新鲜起来,缺乏一种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如果一定要这样老态龙钟,最终不是死掉,也似乎没有别的出路。 |
|